根据《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十一家单位关于开展评选有突出贡献技术工人的通知》要求,经各基层单位推荐,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评审通过,拟表彰以下个人为“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技术工人”,现登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见报之日起十日内,实名向攀枝花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攀枝花市总工会宣教文体部)电话或信函反映。联系电话:3336122;地址:攀枝花市总工会宣教文体部;邮编:617000。
攀枝花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11月29日 李健 37岁,工人技师,攀钢(集团)公司新钢钒炼铁厂新三高炉配管班班长。解决了风口破损率高的问题,现已创效益1400余万元;提出将丝堵改为阀门调节的办法,将风口烧穿事故率降低了90%,创间接经济效益达800余万元。曾获攀钢(集团)公司“技术拔尖人才”、“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李成军 35岁,电气技师,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金江水厂维修班班长。他提出的《玉碘水池上水管道改造》、《滤池真空管道改造》,每年为企业创效26万元。多年来,他提出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达18项,攻克技术难关12项,创效益130余万元,修旧利废60余万元。曾获全市电工青工技能比赛第二名。 龙祥素 33岁,攀煤(集团)公司小宝鼎煤矿机电科矿灯工,被矿工称为“擦亮眼睛的人”。她探索出了KST型24种常见故障排除操作法和矿灯数字化管理方法,每年为单位节约矿灯800余盏、资金5万余元。曾获“全国煤炭行业矿灯管理技术比赛优秀选手”称号。 郭春海 46岁,工人技师,攀钢(集团)公司新钢钒轨梁厂轧钢车间轧钢乙班班长。提出了“出口新西兰OT50轨腹腔不合改进建议”、“修磨孔型解决OT50轨头顶圆弧问题”等重大合理化建议及小改小革28项,总结出了《310乙字钢操作法》、《216履带板郭春海操作法》,年创经济效益100余万元。曾获全国冶金系统青年职工“腾飞杯”竞赛金牌奖。 刘攀 42岁,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工长。该同志善于创新机械设备吊装工艺,在公司承建的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他的吊装施工工艺解决了许多吊装技术难题,降低施工成本近百万元,为公司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拓市场、创效益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现为首席机械设备吊装技师。 刘军 49岁,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电气技师。该同志长期从事电气设备技术工作,具有较高的电气设备理论及实际技术水平,多年来为公司电气设备进行技改,节约费用近百万元,还为公司培训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研究的实用新型的降压起动保护装置获国家专利证书。 张友元 42岁,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汽运车间行车一段256号矿用汽车司机长。总结出了“33—07矿用汽车节油法”,并被收编到《工人之星——矿业职工先进操作法集》一书中;《张友元先进操作法》被收编到《攀钢矿业公司3307汽车操作与维修手册》中。曾获攀钢(集团)公司技能拔尖人才、共产党员示范岗称号。 徐帮学 30岁,高级技师,中冶实久机装公司电焊工。该同志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解决了许多重大冶金机械设备铆焊工程上的技术难题,现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首席焊工技师,并多次在四川省和全国性的焊工技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获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技术能手、国资委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赵明 36岁,市国营林场总场岔河岩砖厂车工。从事过多种技术工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技术全面。在砖厂进行了十余项技术改革,仅对原料粉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一项,十年就可节约用电505000度,节约用煤960吨,减少劳动用工11人,年可创造效益65万元。 张小洪 32岁,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钛业分公司钛白粉厂钛一车间506工序长。探索出使酸解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的操作法,提高了酸解率,年创经济效益94万余元;将506工序废酸处理一级沉淀改造为三级沉淀,年创经济效益30余万元。曾获攀钢(集团)公司酸解工(第一名)技术能手、“技能拔尖人才”称号。 李应刚 36岁,高级电焊工,攀煤矸石发电公司检修车间铆焊班长。他先后研制焊工技术2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0余个。他制定并实施的银焊方案和主研的《埋管片焊接新工艺》等3项创新成果创价值200余万元。获“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等5项称号。 周正林 31岁,一级烹调师,攀枝花宾馆餐饮中心二楼厨师长。该同志长期致力于菜肴创新,是我市行业技术带头人之一,曾担任多起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接待烹饪工作,为我市的烹饪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获“全国第五届烹饪大赛银奖”、“攀枝花市岗位技术人才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