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仁和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纪实

2006-12-07 08:13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近日,仁和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捷报频传:煤经济项目在完成全年安全改造任务的同时,煤产品深加工的链条继续延伸;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铁制品及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等工业项目,先后入驻该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集中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所创造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加速上升趋势;该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集中区已被成功地申报为省级循环经济发展区……该区区长、南山工业项目区管委会负责人说:“过去我们以煤经济当家,经济发展的步子走得很不平坦,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越走越宽敞。”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倡导新型工业化理念

  近几年来,资源开采难度加大、生产成本递增、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一系列必须解决的问题,犹如万斤重担时时压在仁和人民的臂膀上。

  与市内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仁和区境内地形分散,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相对较薄弱,一些行业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持观望态度……

  制约条件多,发展压力大,工业经济该怎样发展才能突出重围?

  能否把不利因素转变为优势条件?在冷静分析区情、外出学习考察一些资源型城市经济循环发展的成功经验后,仁和区的建设者终于找到了工业经济新生的真经:转变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煤碳、石墨、钒钛铁矿等资源优势,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十五”末开始,仁和区决定把发展循环经济列为“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构建和谐生态新仁和的重要举措,并决定把循环经济项目吸引到具备优越发展条件的园区内集中发展,用工业园区建设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引导全区各行业、各乡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全区工业经济从整体上转型。

  以落实综合措施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多管齐下的促进措施,为仁和区工业经济发展开辟出了广阔的新天地。

  2004年,仁和区就成立了循环经济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全区循环经济发展大事;成立了南山工业项目区管委会,负责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促进机制,由区发改、经商、环保、教育、科技、财政、宣传等10多个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循环经济的指导、监督、检查、宣传等服务工作;先后依法出台了土地征用、税收、人才保障等多项优惠政策,搭建循环经济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工业园区投资发展;用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和应用研究力度,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实力;积极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全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集中区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区总面积6.77平方公里,用地被规划为7个区域,主要用于引进发展钢(铁)材产品深加工项目,重点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和循环使用内部资源、拓展或延伸产业链的各类企业。为体现循环发展特色,该区规定所有入驻企业必须实施清洁生产,杜绝污染严重的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并实施园区环保设施联建共享,入驻项目建成后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环保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投入生产。园区建设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发展的原则,对全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5年,仁和区编制了《攀枝花市仁和区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并于今年4月通过了省级验收。该规划的出台,对引导全区各行业、各乡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指南针和助推器的作用。

  发展成就喜人,循环之路任重道远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今年11月底,仁和区经济结构调整整体上实现了“煤经济质量提高、循环经济总量迅速上升、工业污染排放量明显减少、三产比例趋于合理”的预计目标;南山循环经济发展集中区的水、电、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区签约入驻项目已达2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到114860万元,预计到2007年底所有签约入驻项目都将建成投产。

  在工业园区的带动下,仁和区各行业、各乡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和举措逐渐明朗,全区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循环发展、和谐发展”的干劲更足了,仅2005年,全区就涌现出了当年本级财政收入超过或接近亿元的太平、前进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乡镇典型。今年,仁和区工业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544660万元,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025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7%、44.2%。

  仁和区工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道路已初具雏形,但循环发展之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