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1—10月,我市“项目推动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同时,全市确定的“项目推动年”重点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整体向前推进,工程的进展情况良好。
据了解,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项目推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2542万元,占年度计划目标任务110亿元的88.41%,比去年同期增长36.7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5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省排第6位。其中,从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462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7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16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2%。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国有投资完成57534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5%,民间投资完成397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72%。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08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0745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900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89%。 2006年全市共确定项目推动年“四个一批”建设项目100个,计划投资72亿元。1—10月,所有项目共完成投资559205万元,占年计划的77.67%。其中,年初确定的29个竣工投产项目共完成投资250035万元,占年计划的83.54%。目前已有15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项目、4400吨五氧化二钒生产项目、1.5万吨钛白粉生产项目、攀钢炼钢厂老转炉除尘改造工程、18万吨高钛渣生产项目等7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攀钢炼钢厂提钒转炉除尘改造工程、500千伏二石线第二回输变电工程、白马铁矿一期建设工程等14个项目分别完成了年计划目标的50%以上。 年初确定的28个加快建设项目,1—10月共完成投资243108万元,占年计划的75.6%。目前,攀枝花学院工业实训中心、S310线李家沟至和爱段公路改建、格萨拉景区、烟水配套工程、龙箐苑经济适用房小区、小三峡水电站等10个项目已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利用余热余能新建发电机组、炳三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攀田高速公路建设等6个项目分别完成了年计划目标的50%以上。 年初确定的17个争取开工项目,1—10月共完成投资61335万元,占年计划的60.61%。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渔门岛建设、5000吨海绵钛生产项目建设、乌龟石电站建设等5个项目已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1.6万吨四氯化钛生产项目建设和小桐子示范林基地建设分别完成年计划的50%以上。 此外,在确定的26个加快前期工作的项目中,攀钢(集团)公司红格铁矿一期工程、攀煤搬迁安置小区、攀枝花阳光体育城、球类主题公园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推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我市通过细化目标管理,将全市100个“四个一批”项目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并纳入年度考核,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同时,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专项督查考核制度、重点建设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等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稽查和审计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了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完善的投资机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国家对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在立足资源、产业、区位和环境优势的基础上,以着力解决制约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切入点,分层次、分区域、分行业规划储备了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重大建设项目,为解决发展后劲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