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社区里的医保服务

2006-12-13 08: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开栏的话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2006年,攀枝花坚定地行进在新的征途上。回望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四件实事,件件关乎民生;体味2006年,攀枝花人资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外地小女孩,爱心融融;触摸2006年,攀枝花天变蓝了,街道干净了,更宜人居。我们的2006年,于不经意间,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心系群众传递爱心”,是2006年挥之不去的切身感受。本报从今天开始,特推出系列年终专稿,敬请垂注。

  炳草岗湖光社区退休人员李庭清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吃药打针,自己想上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又害怕查出病来花钱多,总是自己买药吃。社区医保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到他家宣传相关医保政策,解释医院的各项收费。他听后不久就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花钱不多,去除了自己的心病。他说:“社区医保工作人员真好!”聂孟秋是一名失业人员,自从2000年离开市金联食品公司后,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以前在公司的时候医疗保险都是劳资部门统一办理,现在自己成了自由职业者,由于对医疗保险各种政策及缴费方式一无所知,全靠自己逐一咨询去办理续保手续,聂孟秋心中实在没底,他打算放弃医疗保险。社区医保工作者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讲解续保后连续缴费可享受医保待遇,并表示如果他愿意,社区可代理服务,帮助他办理医保关系及缴费手续。聂孟秋高兴地把有关证件交给社区,很快他的医保关系就续接上了。

  在我市,由于建立了医疗社区服务平台,许多像李庭清、聂孟秋一样的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个体劳动者等都能在就近就地社区得到医疗保险的优质便捷服务。

  “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保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也是新形势对医保服务体系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市医保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适应迅速扩大参保人数的需求,今年,我市制定并实施了医保服务进社区的意见,确定了15个劳动保障所、36个劳动保障站为试点单位,并启动了医保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把医疗保险服务机构延伸到基层,由一级管理变为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将医保政策咨询、参保变更登记、就医及结算指导等工作交给街道、社区负责。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以街道社区为载体,覆盖全市的医保服务网络。

  社区医保服务平台建立后,除医疗保险事务代理、医保政策宣传、定期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各种有益于健康的公益活动外,还承担了退休人员、托管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服务。他们贴近群众,了解参保人员的实情,深受参保者的好评。“感谢社区医保同志和市医保中心负责人,你们是大恩人,救活了我38岁的女儿,我们全家人不会忘记。”年逾七旬的张老太婆,怎么也没想到,参加医保不久,身患肾病的女儿,转院换肾成功,获得生命的第二春。一天,身子佝偻的张老太在社区医保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市医保中心,找到医保中心负责人,要求给患有肾病的女儿转院至河南某医院换肾,其原因是:家里五口人,丈夫退休后卧病不起,仅400元退休金,她本人系家属无收入,女婿下岗,外孙读小学。对此,市医保中心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和有关医保政策,同意了她的请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保服务进社区后,街办主要负责辖区内社区医疗保险事务的日常管理,社区具体办理相关医疗保险事务和政策咨询服务。据市医保中心统计,全市社区医保服务平台运作一年多来,共吸纳了1180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为1.5万人次进行了医保政策咨询,为2600多人进行了医保变更登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