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但是在面临岗位选择时,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甚至,他们中一些人还羡慕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中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大学生缘何预期月薪普遍偏低 在攀枝花学院2007届毕业生招聘会上,3400多学生挤满了风雨球场,热闹场面的背后却有着许多的无奈。在笔者接触的多位应届毕业生中,多数均表示愿意接受用工单位开出的几百元底薪。就业难、求职难是大学毕业生现今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接受低月薪工作也是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无奈选择,甚至部分毕业生的月薪还比不上进城务工的农民。 其实,大学生和农民工之间没有可比性,大量农民工从事的都是辛苦的体力劳动,而大学毕业生则大多从事于脑力劳动,工作条件与环境要远远好于农民工。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现象呢? 从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用工单位从以前的“重学历”逐渐向“重技能”的用人思想上靠拢,因此,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优势。相比起来,尽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但是由于竞争压力大、没有工作经验等诸多原因,因此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工作起点没有太大差别,用薪偏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走进职业技术学校的思考 在某职业技术学校,笔者遇到了来自成都的史小姐。她在此学习美发专业已经一个多月了。史小姐今年29岁,大学本科学历,大学毕业后曾做过管理职位,月薪2000元左右。后来搞过建材。今年来攀探亲时,她选择了美容美发培训。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这个行业,另外我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且可以选择更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史小姐说。 大学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已经成为近两年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大学生褪尽光环的今天,培养就业能力强,适应社会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是每一个高校的重要工作。前几年那种大学教育与现实脱节,忽略了专业性的知识培养和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对攀枝花学院教务处钟老师的采访中了解到,现今高校已经将学生的技能培训、就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着重于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攀枝花学院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文化和技能培养与从事职业结合,培养在企业“呆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在该校对学生的采访中,一位学生说得很实在:“由于大学生的学习面较广,因此并不可能做到像中专、技校的学生那样有比较精通的一项技能,大学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仍然很重要。虽然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社会要发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就行了,关键要有良好的思想定位去适应社会。不光技术型人才,创新型和科技型人才也是社会所需要的,而大学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许多大学生重新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是有好处的,技术和知识没有高低之分,多学才能更好适应社会。” 现今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经向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型人才转变。即使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收入比农民工还低,但由于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一定的技能培训,练就腾飞的金翅膀,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广阔,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 社会需要多方面人才,大学生拥有知识和理论作后盾,优势会很快地显现出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毕业生求职专业不对口非常普遍,面对陌生的岗位,重新学习技术更能找准求职方向。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今天,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了和文化素质培养同等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