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不是攀枝花盛开的时节,相信攀枝花人的心情会同攀枝花盛开时一样美好,因为通过“创卫”,攀枝花比以前更美了,更整洁了。我们的城市毕竟是一个“工业城市”,有如此好的成绩实在来之不易。但欣喜之余又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因作为攀枝花人的我竟不能在攀枝花市中心为聚会喝了些啤酒的外地朋友找到一个可以释放“内急”的地方。
我认为,所有的城市建设一定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如果连“内急”这样的实际问题都不能去尽快、就近得到解决,显然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初衷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跟“卫生间”的文明与进步同步的。这不禁使我想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丽江。在丽江的四方街内,纵横不出100米,在你需要解决“内急”的时候,你一定会很快找到一个窗明几净、带香味、有音乐、备手纸、可小息的舒适之处,绝无被几杯啤酒搞得狼狈不堪之虞。 也许有人说,你太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了,走南闯北的人谁没遇到过“内急”之事?话虽这么说,可它毕竟是个问题,不能因为其它城市有的弊病我们就一定得有。搞销售的人都知道,有两个衡量服务的主要指标,即顾客“满意度”和更高一个层次的“美誉度”。如果说通过“创卫”活动的开展,使得攀枝花市民对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有了一定的“满意度”的话,那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必将在攀枝花市民之中产生一定的“美誉度”。而我在这里说的是,如果在“创卫”中再多做一些与人民生活更贴近的“小事”,多修几座漂亮实用的“卫生间”,让攀枝花人再遇到“内急”之时感叹还是在家好,在攀枝花好!让外地来攀枝花的人在“方便”之后也大叹“攀枝花真是太方便了,能解人之所急”!美誉度不又多了些百分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