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刷新居乐开颜
一提到采空区、沉陷区和棚户区,人们立刻会联想起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去年8月,我市全面启动攀煤采空区、沉陷区和矿山棚户区的改造及异地安置工作,将原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大水井258亩土地等面积置换成三个安置点。目前,三个安置点的情况分别是:西区动力站安装公司宗地143亩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拆迁安置补偿已于去年年底完成,拆迁工作已于同期开始,整个安置房住房2400套;河门口原二医院安置点已在去年8月份对原二医院旧房进行改造,现已完工86套改建住房,不少住房已完成装修,并于元旦节期间入住,另600套也于去年底前开工建设;清香坪大修厂安置点于去年10月开工,整个小区在今年10月完工。 经济适用房拔地而起 2006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适用房建设。为了让更多低收入无房户住进新宅,我市大手笔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全市启动经济适用房7680套,超计划3000套,完成目标计划的256%。分别为:螺丝嘴“东风景秀”经济适用房2080套正在建设当中,去年底前有1000套住宅封顶;西区清香坪“金沙西苑”经济适用房600套,已于去年10月27日正式开建,预计整个小区今年十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五十一攀钢经济适用房小区“阳光家园”5000套,目前修建详规已完成,现正在办理立项等相关手续。同时,2005年启动的“地龙箐花园”经济适用房建设已于去年全部完成。 经济适用房拔地而起 2006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适用房建设。为了让更多低收入无房户住进新宅,我市大手笔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全市启动经济适用房7680套,超计划3000套,完成目标计划的256%。分别为:螺丝嘴“东风景秀”经济适用房2080套正在建设当中,去年底前有1000套住宅封顶;西区清香坪“金沙西苑”经济适用房600套,已于去年10月27日正式开建,预计整个小区今年十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五十一攀钢经济适用房小区“阳光家园”5000套,目前修建详规已完成,现正在办理立项等相关手续。同时,2005年启动的“地龙箐花园”经济适用房建设已于去年全部完成。 小事不小 滨江大道有了人行道护栏,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市民清晨来此锻炼,黄昏来此散步,不用担心发生失足摔下堡坎的危险,对过往车辆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政府办实事不仅有大手笔,还关注到了市民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去年,城市、矿区道路状况也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办实事工程中有关道路改造的工程还包括:小大路(小宝鼎—大渡口)小宝鼎至灰老桥段、五摩路(南山—大拐弯)改造工程,陶花路(法拉大桥桥头—攀煤集团供应处)、法垭路(法拉大桥—倒坡垭口)、滨江大道后段、炳仁线后段建设工程。 空气清新 2006年,攀枝花继续加大治污力度,提升城区空气质量,完成华电攀枝花公司河门口站2×50MW发电机组、新钢钒公司炼铁厂3#、4#、6#烧结机头和3号高炉、新钢钒公司提钒炼钢厂2台炼钢转炉和2台提钒转炉等4个重点污染源项目治理;抽检机动车尾气14000辆,有效治理超标车辆6500台次,中心城区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7%。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 筑牢保障线 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去年我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标准和共负段政策,降低了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比例。城市低保方面,做到“应保尽保”,并将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保障范围;2006年,通过实施“零就业”家庭解围援助工作,我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0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5500人;东区、仁和区、米易县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也于去年正式启动。 化水害为水利 机场五号排洪沟,总投资1340万元,总长2.3公里。沟渠建成后,阿署达的村民喜上眉梢,雨季来临时,村民们不用再担心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了。排洪沟化水害为水利,在消除自然灾害隐患的同时,还为村民们解决了日常生产缺水的大难题。 污水处理 2006年,我市建成红格污水处理厂,该厂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已于当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同年,启动清香坪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向省发改委申请项目立项,目前西南市政设计院正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项目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中,城投公司与四川阳晨环境投资公司正在进行项目招商引资洽谈,计划2008年5月一期工程完工并试运行。 实事工程接受市民检验 市民代表尹志惠在参加现场验收时说:“政府俯下身子接受市民检验。办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这样的政府信得过,靠得住。”2006年岁末,市政府首次邀请15名市民代表现场验收1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