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天上学放学都喜欢走密地四村那条偏僻的小路,每天早晨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儿子,别走小路走公路,绕就绕点。那条小路又脏又臭,老从那儿走,人会得病的。”儿子心情好时会痛快地点头说:“好吧。”心情不爽时则不耐烦地嘟囔:“你太罗嗦了吧,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是从那儿走,怎么没生病?烦不烦?”把我气个倒仰,但却无可奈何,大人都想走捷径,何况孩子呢。
说起这条小路,头痛的家长不止我一个。因为附近家属楼的排水沟与小路并行,所以一年四季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每年雨季来临情况更糟,暴雨过后排水沟的垃圾,污水全漫上小路。上学的孩子故意去踩水坑里的污水,看着溅起的水花哈哈大笑。你说当家长的看在眼里心里是个啥滋味? 两年前,攀钢电视台接到群众反映后,曾专程来此采访报道,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整治这个卫生“死角”。节目播放的那天我心里特别激动,心想,这下可要旧貌换新颜了。可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见一点动静,我火热的心变得瓦凉瓦凉,心说,不知道这“死角”是不是要等我孙子上学才能变样。 上星期五下班后去学校接儿子,母子又为走小路还是走公路发生了争执。我拉着儿子要走公路,儿子扯着我要走小路,“老妈,现在小路每天早晨都有阿姨打扫,一点都不脏了,不信你和我去看嘛。”我半信半疑地跟着儿子,来到让我心气儿总不顺的那条小路。变了,真的变了,聚积多年的垃圾没了,坑洼处被沙石抹平了,污水沟戴上水泥板“帽子”了……看着这喜人的变化,我高兴对儿子说:“这个星期你的日记有素材了,就写这条小路的变化。标题就叫《小路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