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是以资源立市的工业城市,过去,钢铁产业在我市长期占有“龙头”老大的地位,支柱产业呈现单一化,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近年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市抢抓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扭转产业结构单一化的倾向,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进入2007年的春天,攀枝花人对新一年的发展充满期待。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情切切意真挚,就加快我市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方法和亟待破解的难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成绩与目标 据《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6.2亿元,增长18.1%。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3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6%。一批民营企业在钒钛产业开发上异军突起,形成多元化共同开发、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链不断延伸,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8.5%。 据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壮大钢铁工业、钒钛工业、能源工业,大力发展电冶化工、生物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尽快改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钢铁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着力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和大集团,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抗市场风险能力。 围绕优势做文章 胡开诚(市政协委员、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要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科学制定和完善产业布局规划、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围绕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延伸完善钢铁、钒、钛、煤化工等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壮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抓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进一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大资源深加工力度,培育我市名牌产品。 童有全(市政协委员、攀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从资源量上看,钒钛产业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是,2005年攀枝花钒钛工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钒钛产业还远未做大做强,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加快我市钒钛产业发展,应科学规划钒钛工业,量体裁衣,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企业关联度、科研与生产结合度。要规划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加强科技投入力度,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在高端产品上做文章,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孙仁孝(市人大代表、新钢钒公司总经理)攀枝花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过程中,要切实注意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资源高消耗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是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到钒钛产业发展来说,应明确并重点支持每个钒钛产业链节点上的1—2户具有开发实力的、综合利用水平高的、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发展。对于没有研发能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引导其就地整合。同时,要推动我市全流程钛产业基地的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钒钛产业尽快做大做强,提升我市钒钛产业技术水平,带动我市钒钛产业加快发展。 吴伟(市人大代表、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西区是我市的资源大区,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掩盖下的硬拼资源、污染环境、后劲不足等问题非常明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西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西区已形成了煤及煤化工、建材、电力、冶金辅料等支柱产业多元发展的局面。针对西区实际,下一步西区将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西区民营经济园区的集聚作用,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优选环保项目,注重工业废弃物二次资源利用,强力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和引进“自主创新强、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的优秀企业和项目,推动优势企业做强、均势企业做优、劣势企业限期转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叶洪刚(市人大代表、市林业局局长)我市在注重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在今后的五年内,中国将建设形成年生产燃料乙醇500—1000万吨、生物柴油2—5万吨的产业示范工程。生物能源将成为中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选择。我市的光热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而适宜热带、温带等多种植物生长。充分利用好我市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发展以高淀粉质和糖质含量为主的作物,重点建设以菊叶薯蓣和麻疯树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把我市建设成为攀西地区和滇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王凌芬(市政协委员)目前,攀枝花发展相关的生物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燃料酒精的开发,无论在自然条件、作物选择和加工生产技术方面都已具备了建设条件。加之国家决定财税扶持生物化工,顺势而上,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循环经济和促进攀枝花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在加大发展钒钛等产业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观冷静地思考新产业的孵化和开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