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升级

2007-02-08 08:33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6》显示:目前,我市拥有各类人才13.35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万余人,万人从业人员科研人员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当前,我市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依靠科技推进产业升级,成为本次“两会”与会人员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会议期间大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关键词:工业

  王怀斌(市政协委员):生产原料是产业升级的基础。通过多年努力,我市突破了多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瓶颈技术,开发重点也由原材料向钒钛新材料延伸,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制约了钒钛产业的发展。为此,应加快高钛型高炉渣提钛项目的科技攻关,为我市钛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原料;加快煤基直接还原新流程的科研和推广应用,打破传统高炉冶炼对我市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限制;加强海绵钛生产技术的科技攻关,力争早日生产出高质量的海绵钛,并加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规模,为钛合金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着力钛合金等钛产业前沿科技的技术攻关,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中固体废弃物的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钒钛产业。

  李兴华(市人大代表):攀枝花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钒产业涉足领域不广。今后,要扩大钒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加快钒基储氢合金、钒电池等技术攻关,力争早日形成产业,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强钒钛磁铁矿中除铁、钒、钛、钴4种金属外其余稀贵金属元素的提取利用的科技攻关,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形成新的产业,把我市钒钛磁铁矿中的每一分价值都变成财富。

  关键词:农业

  尹森(市人大列席代表):目前,我市农产品以鲜销为主,加工为辅,尤其是特色水果、早市蔬菜的鲜销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为此,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市农业升级的关键和基础。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同类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要求,进一步补充、修订、完善我市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普及;根据农产品的产量、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引入、培育、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着力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采取开展“田间学校”、专家示范基地等深受农民喜爱、成效明显的方式加大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及适合攀枝花实际的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陈佩华(市政协委员):提升产业首先应加强原材料的供应,只有原材料丰富了,才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品牌建设,扩大产业覆盖面和产品市场,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

  关键词:制度

  李兴华(市人大代表):科技是产业升级的保障。作为我们科技部门应突出重点,加强目前较为薄弱的钒钛磁铁高层复合人才、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投入,从今年起,持续几年,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着力建设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以项目凝聚、发现、培养人才;积极开展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以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为人才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人才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区域创新体制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积极为我市科研单位、院校建立国家级钒钛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农业区域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条件;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形成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学、研”联盟。

  罗阳勇(市政协委员):政府引导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建议科研单位、院校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通过企业投资积极进行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换及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显现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我市产业升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