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攀枝花

2007-02-15 08:5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昨(1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四川”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惠民行动”,让城乡居民从“惠民行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推进攀枝花和谐发展。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实力、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积极创新惠民思路、制定惠民政策、增添惠民举措、落实惠民项目,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攀枝花。

  “惠民行动”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搞好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覆盖面,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能办到的事情做起,千方百计在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农村交通、安全饮水、农民工培训、农村安居、扶贫解困及环境治理等方面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惠民行动”,我市将实现以下目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三通”:农村公路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通村公路硬化率由11.8%提高到29%;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实现“社社通”;广播电视实现618个自然村“村村通”。城乡“饮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饮水安全程度显著提高。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基本建成农村能源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

  ——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市范围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土木结构校舍危房全面消除。全面建成乡镇和村级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城市社区文体活动场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改革,基本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启动城镇居民参加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适当降低参保人员的医保起付线标准。初步完成“金保工程”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进一步做好“惠民”医疗服务工作。

  ——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每年培训农民工5000人次,每年为农民培训实用技术1.5万人次。

  ——帮扶济困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加强市、县(区)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帮扶能力,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每年帮扶困难职工不少于1500名。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完成12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改造工程。

  ——帮扶济困行为成为社会风尚。继续深化“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工作,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帮扶济困行动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劳务扶贫、村道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007年,我市将围绕以上目标实施十六项“惠民行动”。

  《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把实施“惠民行动”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和力量,落实资金和政策,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责任部门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把“惠民行动”放在突出位置,迅速启动,扎实推进。要把实施“惠民行动”纳入各单位(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严格督查督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