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市四十二周年之际,3月3日,市老科协成员一行16人来到“十三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又一次参观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看着攀枝花建设初期那一幅幅感人的图片,看着那一件件熟悉的实物,再看看今天攀枝花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16人都是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进入攀枝花的,并为我市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热血。重温往事,大家仍然心潮澎湃。老科技工作者聂仲清说:“我是1965年8月从西南钢铁研究院调过来的,开始院领导动员我留在西安,说渡口太艰苦。当时我二十七八岁,正值血气方刚,根本没把艰苦、困难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要当毛主席的好战士,把祖国的大三线建设好。回忆42年前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令人心潮澎湃。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仍愿在攀枝花钛资源开发利用上发挥作用,也决心为攀枝花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生。” 攀研院的老专家张荣禄说:“攀枝花今天的辉煌,是几十万建设者四十二年拼搏奋斗的结晶,是攀枝花精神的具体体现。当年我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些同志连生命也献出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市老科协副秘书长邹京发1965年来攀,时年23岁,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他心潮难平,当即赋诗一首,纪念攀枝花开发建设四十二周年:“走过四十二/当年年轻的小伙/已是满头白发/走过四十二/当年洒下的汗水/如今已开花/走过四十二/古稀之人不言老/余热放光华/走过四十二/钢城明天更美好/并肩向前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