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记者手中2005年11月第1版的地图,米易县规划建设局局长朱光华用钢笔在米易县城区图上细细勾画,延伸的墨迹描出过去的米易。
“无城北,小河西,旧城南”,这就是过去的米易。悠久的历史给了米易丰富的内涵,同样给米易的城市建设留下了沉重的思考。上个世纪90年代初,米易县城区面积仅约1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建筑老化,“破旧”成为当时人们对米易县城的描述。 人们常说,“不破不立”。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可以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米易县委、县政府从“破”字入手,以旧城改造掀起了米易县城市建设的热潮。 旧城新景 2001年10月8日,位于米易县城南的桥东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近1100万元的投资规模创下历年改造工程之最。4个月后,米易人民带着幸福的笑容,迎来竣工剪彩。改造后宽敞的街道让桥东街许多居民第一次在晚饭后走出家门,欣赏街景。从此,“城市建设”这四个字,不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米易人意识到,城市建设能令他们生活变得更好。 米易县委、县政府和米易人民有着同样的想法。河滨公园改造为米易人民打造了又一处风景。过去,河滨公园是垃圾堆放地,现在的河滨公园绿树成荫、鲜花争艳,人们在春日的暖阳里,漫步公园,整个城市展现着它静谧安详的一面。对良好城市环境的期盼使米易不再甘于城市建设的落后,米易县城市建设逐渐步入快车道,锦宏商业步行街建设、城中街改造、嘉汇新城建设、县城旧城排污系统改造等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城市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城市建设的发展让米易成为吸引人气、商气的“聚宝盆”。房地产公司看中了这片潜力巨大的土地,在过去的旧城,一座座高楼大厦相继矗立,众多客商称赞米易为“紫气东来”的福地。2006年,米易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800余万元,较2002年增长639%,稳踞全县第三产业发展“龙头”。2006年,米易县城区人口达3.5万人,比上世纪90年代增长近1.7倍,最适宜人居的环境魅力初显。 新城新貌 2005年,米易县委托重庆大学编制的县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出炉”,这也意味着,米易县选择将上世纪80年代编制的相关规划“淘汰”。从中传达出的信息是:米易城市建设已掀起新一轮高潮。 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高水平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米易县城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城北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安宁河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等相继诞生。 如何将规划转变为现实?众人的目光聚焦于米易县河西新区与城北新区。围绕强化县城功能,打造山水名城的总体要求,米易县以经营城市带来各种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以城市土地这个国有存量资产为支点,以城市运作手段为杠杆,米易县撬动了城北及河西的开发建设,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让停留在规划蓝图上的美景成为现实:米易大桥、安宁河二桥比肩相望,它们联接的滨河景观带使安宁河东、西两岸的景观相映生辉;2005年1月18日,位于米易县城北的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竣工,米易拥有了一张走向世界的体育“名片”;城北商务办公区、政务中心、四星级宾馆、城北示范住宅小区、米易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新区的建设延伸了米易的城市框架,现在的米易县城区面积已发展为3平方公里。“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这是人们对眼前的米易所作的描述。也许,当我们再次拿出米易县城区图时,能够发现更多的内容。在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米易县正以构建县级市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一个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重点、农村新区为基础的发展新格局将逐步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