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有人把一个地区的工业现状用这三种形态作了比喻:“根浅底薄”、总量小、可持续发展力弱,可喻为“气态”工业;波动性大、纵深发展力弱、产生集聚效益小,属“液态”工业;而“固态”工业,则是产业支撑有力、带动力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链不断纵深发展、能不断创造市场的工业。 经历了“小而全”“气态”工业的惨败,收获了“大而精”“液态”工业的喜悦,盐边县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全力构建“以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煤、电为之服务的工业产业集群”。2006年,全县县属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精而强”的“固态”工业初步形成。 纵观盐边县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998年以前的“气态”工业;1998—2003年的“液态”工业、2003——至今的“固态”工业三个阶段。 从下面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盐边县“固态”工业提升的发展轨迹:199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由2003年的11户发展到53户。 科学规划——发展之本 “盐边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得益于科学的规划。”盐边县经济部门负责人一语道出了发展的关键。 地处攀西腹地的盐边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境内已探明矿种达33个、矿点达90余个。其中,红坭片区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为1.94亿吨,红格片区钒钛磁铁矿地质储量为36亿吨。 1998年以前,盐边县工业是以服务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为主。“小水电、小农机、小水泥、小煤矿、小食品”等“五小”企业比比皆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形象概括。随着二滩移民搬迁全面展开,因市场疲软,全县工业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倒闭状态,“小而全”的“液态”工业全面“崩溃”。 面对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现实和境内富集的矿产资源,1998年,盐边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解放思想,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工业发展。1998—2002年,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共完成工业投资2.89亿元,建成工业项目91个,新增县属工业总产值3.9亿元;累计完成县属工业增加值8亿元。扭转了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遏制了经济下滑趋势,进入“液态”工业阶段。 2003年,盐边县按照“抓思路、抓载体、抓项目、抓推动”的要求,聘请专家、教授结合实际、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发展思路,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安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新九工业区发展规划》,工业步入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的新轨道。 随着一立、龙蟒等大企业入驻和发展、矿业秩序整顿深入开展,盐边县确立了以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循环产业链为重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为以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煤、电为之服务的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了安宁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对新九工矿区初级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功能。 通过几年的发展,两大工业区已形成了钒钛深加工、氧化球团、钛渣冶炼、钢铁等工业门类。2006年,钒钛磁铁矿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8亿元,占全县县属工业总产值的60%,以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固体”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完善机制——发展之基 日前,记者在盐边县安宁工业集中发展区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碌地进行土建施工或设备安装,挖掘机、推土机不时来回穿梭……集中区内一片繁忙。 据该集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内已有10户企业建成投产,5户企业正在按工期紧张、有序地施工。他进而告诉记者,在工业区建设中,盐边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完成了集中区发展规划、制定了入园产业导向目录和优惠政策。同时,还实行重点项目跟踪责任制,县级领导联系责任制,加快项目落实,开工和建设力度。此外,该县坚持逐年增加地方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截至2006年,工业区入园企业共有41户。 在招商引资中,盐边县在抓好项目库、骨干企业、特色经济、技术创新、市场、载体建设的基础上,采用“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实行重点区域招商、重点产业招商、重要资源招商,并按照“以放促活、以小聚大、以特立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思路,不断创新措施、完善政策。同时,该县还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投资投诉中心,为投资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02—2006年,全县累计到位资金35.38亿元,63个项目已有58个建成投产。 此外,盐边县先后出台了《加快盐边工业发展的决定》、《工业发展的奖励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建立起加快工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科技创新——发展之源 2006年12月,龙蟒集团投入科研经费近亿元,嫁接当今世界最新的第三代炼铁技术新工艺开发建设的示范工程——煤基直接还原深加工项目,在安宁工业园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钒钛铁精矿直接还原铁6万吨、富钛渣1.63万吨、钒渣1500吨、副产铁4万吨的生产能力,钛的综合回收率将由传统工艺的12%提高到80%以上,为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只是近年来盐边县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 随着密闭电炉冶炼酸溶性钛渣等科研项目取得的重大突破,2006年,盐边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在科技的推动下,2006年,该县形成了年产220万吨铁精矿、30万吨钛精矿、200万吨球团的生产能力。 谈及下一步发展,主管工业的县领导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盐边主攻方向将是把钒钛磁铁矿开采、洗选、球团初加工等向钛白粉、海绵钛、五氧化二钒等高端产业拓展延伸,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培植、壮大一批上规模的高附加值工业企业。在抓好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加快水利、煤炭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