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评为2006“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是从事芒果产业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于1995年。下设仁和、总发、中坝、前进、金江、大龙潭、福田、布德、太平等分会,拥有6218户个人和集体会员。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成立12年来,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芒果产业化发展进程,有力地推动仁和区芒果产业的发展。2006年,协会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仁和区位于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纬度最北的芒果适生区。这里的晚熟芒果,不但品质好,产量高,而且成熟期可延至10月下旬。这时,广西、广东、海南的芒果已相继下市,而仁和芒果此时在国内市场则独占鳌头。 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全国劳模李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利用荒山荒地,最早建成芒果园70余亩。90年代中期,又组织村民建起村里的300亩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在李德和村集体科技示范园的带动下,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现已建成优质晚熟芒果基地8000余亩。 在典型的带动下,目前仁和区已建成优质晚熟芒果基地5.5万亩,现已投产2.3万亩,去年产芒果8800吨,外销63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芒果产业已成为仁和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年来,这个协会在“晚熟”上大做文章。仁和区在芒果发展初期,没有以市场经济的观念思考芒果产业的发展,没有按产业化的要求安排生产,重数量,轻质量,品种上追求“小而全”、三羊芒、草芒、无名芒、乳芒等早中熟品种为主要栽培品种。因为品种杂乱,优质果少,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这些早中熟品种同广西、海南的早中熟优良品种相比缺乏竞争力,很难形成市场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果品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论证,决定利用仁和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好晚熟品牌,把仁和区建成全国的优势晚熟芒果基地。他们从省农科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引进8个国际商业芒果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在攀西地区栽植的凯特、吉禄等4个晚熟品种和仁和区原有的晚熟品种红象牙作为建立晚熟芒果基地的主要栽培品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芒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化经营型的转变。 打造品牌,提升品质,注册商标,扩大影响。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芒果基地按四川省农牧厅“四川省无公害生产基地”,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水果生产基地”的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实施管理。从而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健康食品”证书。前进镇普达村和总发乡的芒果基地按照世界粮农组织“芒果IPM生态示范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准,组织生产,从而提高了芒果品质。利用金江农工贸公司是全国绿色食品市场先进单位的优势,对全区的芒果进行统一品牌,统一打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升了仁和芒果的商品形象。相继注册了“仁和”、“金沙虹”牌芒果,作为仁和区的芒果品牌商标。 仁和芒果专业技术协会以“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芒果生产产业化的进程。协会每年通过举办“芒果节”,加强同外地客商的接触和联系。销售季节派出工作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布网点,建网络,北上南下”的销售形式,按市场规律抓营销。销售合同签订后,由协会的集体会员——公司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外运、统一销售。产品除在省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北京、天津、西安、郑州、乌鲁木齐、广州、海南、深圳、海口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形成固定的销售网络。去年7月,协会派出工作组入驻上海,在那里举办新闻发布会,搞展销,打开了上海的销路,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建立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