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郑州、宝鸡、绵阳创卫启示

2007-04-10 11: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人·情·机制”——在我市“创卫”党政考察团成员看来,这实为摘得“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干群同心真想真抓;机制创新真干真投入;攻坚克难真情关注,才能换来面貌真改变,群众真满意的成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的一个有效载体,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创,怎样创,自3月25日开始,攀枝花市“创卫”党政考察团对国家卫生城市宝鸡、郑州、绵阳进行了七天的考察学习,均围绕上述创卫主体、创卫的机制、创卫难点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接触。

  人的要素——干群同心真想真创

  不同的三个城市,呈现着不一样的气质,但“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却是他们共性所在。我市考察团走政府部门访干部,串大街小巷问百姓,一个“人”字不停闪跃。所谓事在人为,三市“创卫”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人”的能动性——从书记市长到普通市民。

  正是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才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从区县、街道到村组,从机关到农户,人人“参与创卫、支持创卫、为创卫争做贡献”的浓厚氛围;干部群众才充分表现出了“万众一心、顾全大局、克难攻坚、奋发有为、无私奉献、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创卫精神。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宝鸡创卫中,市委书记把最差的宝平路军分区北片地段,作为自己分片包抓的责任区,29名市级领导、53名县级领导纷纷确定了“创卫”责任区。每天再忙,他们都要到责任片区查看“创卫”工作。“绝不能因为一个地段,一个问题影响全局工作”也成为每个包片区干部的庄严承诺。

  在绵阳,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市委书记从会议室出来,顺手将烟头往地上一丢,人们也没注意,他走了几步,觉得不对,转向回来,拾起烟头,丢进垃圾桶。在绵阳,有这样一条规定,任何人在公共场所都不能乱扔烟头,市委书记当然也不能例外。“要让老百姓自觉地接受文明,必须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凭借这样的共识,绵阳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带动了绵阳创建卫生城市的步伐。

  “创卫”已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为。在这三个城市的街头,记者很少看到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乱穿马路和乱摆摊设点的现象。广场上,人与鸽子和谐相处,草坪上无人践踏。整个城市秩序井然,清新爽目。在创卫中,市民们只要一看见有人占道经营,乱丢垃圾、乱排污等不文明现象,就会立即拨打创卫热线投诉举报,而在市民打进的电话中,除投诉外,好的建议也是层出不穷。这些电话所折射出的正是一个深入了人心的“大创卫”概念。

  随机采访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有关“创卫”的事宜,他们都会乐于告之:“创卫让环境变好了,还带来了人气,这人多了,我们出租车生意也好了。谈到自身时,司机们都坦言,创卫也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城市形象。

  民众的参与,使宝鸡在“创卫”中创下了两个全国之最,即全国最高的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这种群众的广泛参与意识和高达95%以上的满意度,连验收的专家们都感到吃惊。

  人心齐,泰山移。三市“创卫”成功,验证了这句话。

  制度的要素——机制创新真抓真干

  创卫是政府行为,是管理行为,是创新行为。这三市“创卫”工作除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外,都注重机制创新。

  宝鸡市“爱卫办”主任宁建国深有感触:“创卫”光有热情和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因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体系包括10大方面,它牵涉到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只有使之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才能确保高效有序地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绵阳市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李德书更形象地将它编为顺口溜:政策对了路,创建跨大步;操作方法对,大家不嫌累。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要求,根据各自的实际,三市创造性地建立了不同的工作机制。

  宝鸡市在创卫中先后制定出台了32个规范性文件和目标责任制,使“创卫”工作从一开始就有机制保障。建立综合管理执法体制?,成立的宝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着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工作。建立重点工程协调机制和群众反映问题落实机制。督查督办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在“创卫”中建立了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立体交叉的督查机制,并逐步形成了日常督查、效能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的督查督办制度和领导工作通报制度,使“创卫”工作得以落实、巩固,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工作氛围。

  绵阳市建立了工作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先后印发了创建卫生城市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大口”(区)同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构建起了“统一管理、联合执法、人民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建委和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公安、城建、工商、环保、卫生等31个部门成员单位的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城市管理的宏观决策和组织指挥。各区和各街道也成立了城管办,形成三级管理网络,由此有效整合了城市管理资源,形成了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创建中,绵阳坚持实行三级检查评比制度,即市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大检查,各“大口”(区)每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各部门、各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不定期开展检查。市上将各“大口”(区)得分情况在新闻媒体和市区设立的创卫检查评比榜上公布,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部门予以处理和曝光。制定了创卫目标奖惩办法,每年设立创建目标奖100万元,用于奖励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郑州市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社区均成立了“创卫”组织,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创建模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最基层组织的作用,从城管、公安、卫生、工商、环保等责任部门派出相对固定的人员,参与到各街道、社区进行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各行业、各街道、各社区均开展了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先进单位由“创卫”办颁发“创建杯”或“卫生红旗”,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在媒体上给予曝光、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并通报批评。在市、区、街道、社区、市民间开展互查互评等。

  正是由于这些在“创卫”的工作机制上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才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顺利、有序地进行,才使得“创卫”最终取得了实效。

  情的要素——心系群众攻坚克难

  在三地考察“创卫”,我们时常能听到的一个字就是“难”。因为“创卫”涉及到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但要求政府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抓好市民文明素质等软件建设,更要注重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将这些涉及到千千万万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情解决好实在很难。

  宝鸡市在创卫过程中,始终坚持“为民创卫”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创卫三年间,累计投资30多亿元用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了27条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拓宽改造;新修了渭河人防隧道,9座桥梁;对58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并实现了绿化、净化和亮化,美化了城市夜景;新建了火车站广场彩色音乐喷泉,完成了天然气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使城市基础功能大幅提升。过去人见人愁的市区渭河滩,现已建成占地120万平方米的两个开放式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昔日满目荒凉的市区北坡,建成190万平方米绿树成阴的金台森林公园,成为市区的一道绿色屏障和自然景观。

  郑州“创卫”始终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为改善小餐饮及“五小”行业卫生状况,他们坚持依法行政,采取关、停、并、转的办法,整改了1万多家不合格小餐饮及“五小”行业实体取缔了31个不合格集贸市场,留下的90个市场都达到了统一门头匾额,统一货架货柜,统一摆放标准,统一亮证经营,统一清扫保洁,统一规范服装的“六统一”。市民普遍反映市场干净了,买菜放心了,店主普遍反映,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按照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标准,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组织实施了整道路、建厕所、修垃圾中转站等工程,中心城区638家废品收购站均被取缔或搬迁。

  绵阳则带着感情去做。领导始终充满对群众关切的感情,把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针对老百姓关注的薄弱环节,连续三年大规划开展了市容街景、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集贸市场卫生、铁路沿线环境卫生等各类专项整治,消除了城市“脏、乱、差”现象,大大提高了城市整体卫生水平。

  从以往“尘土飞扬”、“光灰城市”、“脏乱差”中走出来的宝鸡、绵阳、郑州三市,如今通过“创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三地,满眼郁郁葱葱,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与此同时,通过创建,三个城市也正以其城市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环境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投资者的眼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