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山村小学出“神童”,孩子个个赛“周易”(2)

2007-04-26 11: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学校实行寄宿制,侯丽说:“学生宿舍比较拥挤,床位紧张,我们的招生人数都是根据空余床位多少来定。”记者看到,21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24名学生。教学上,老师们自制了很多教具;除了接待室比较阔绰现代,其他设施都显得拥挤,领导也是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学校要发展,越不过资金的“瓶颈”。

    五龙口镇实验小学在珠心算研究领域名声不胫而走,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而部分接待也成了学校的沉重包袱。杨烈全说,经常接到外地专家要来学校考察的电话,类似的电话总让他心情复杂。他说,欢迎参观,却从来不敢主动邀请。

    据介绍,村里投资景区,经济连年滑坡,创办学校时还欠下60多万元外债,至今没有还清;学校这些年又投资了一些项目,新欠外债也有50多万元,加起来一共上百万元的债务。

    对话篇

    全国唯一民师校长:辞退后还来看校门

    在民办教师已宣布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杨烈全成了济源乃至全国教育界仅存的有着民办教师身份的校长,在学校“名师”流失、外债沉重的发展路上尴尬坚守,一段对话展示了杨烈全的内心忧虑。

    记者(以下简称记):教师流失对学校损失大吗?

    杨烈全(以下简称杨):政策规定,2003年至2005年无条件辞退民师,大势所趋。现在学校的优因教学开展起来有点难度,当初的那些教师经验丰富,现在的新老师经验不足,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记:流失的教师似乎过得比现在好吧?

    杨:他们目前的工资都是两千元左右,但珠心算教学做起来很难,只能做兴趣班来教。我对他们跟踪了解过,发现离开我们的大环境一切都很艰难。我们的数学教育实质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了民族传统中的养料。我们的学生写数学日记,在山里搞标本记录一朵花从开到败的全部过程,还有很多活动,我们这里不搞揠苗助长,一切都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记:你本人有没有想过离开?

    杨:想过,2005年8月,是辞退所有民师的最后期限,我的课题组核心教师纷纷离去,我也做出了离开的决定。那天镇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以镇党委的名义与我交谈去留问题。结果是我的工资涨到600元,副校长的工资涨到400元,继续留校。

    记:有没有民办学校邀请你加盟?

    杨:有民办学校邀请我,他们开出的工资高得让我发晕。我之所以还没有离开,有三个原因:一是经我的手学校欠下了50万元外债,都是从我的亲戚朋友那里借的,还没有还上;二是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啊,我已经付出那么多,情感上难以割舍;三是镇领导、村支书、教体局领导,都不让我走,说明学校的发展可能还需要我。

    记:还有机会转成公办教师吗?

    杨:政策摆在那里,没有任何机会。我可能是全国唯一的民师校长,随时准备着告老还乡。我经常和副校长谈心,要是辞退了,就来学校看大门。

    记:作为一位小学校长,你有什么理想?

    杨:没敢想,我们太平常了,努力去做好,不谈理想,但只要在这里一天,就会怀着一种使命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