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2007-05-17 16:47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让环境变得更好”

  “通过‘创卫’,要让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明显的变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东区决策层以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精心抓好“创卫”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和督促,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区级领导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在“创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落实责任,确保“创卫”有序推进?东区把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作为“创卫”工作的核心来抓,区委书记亲自督促落实,区长任“创卫”指挥部指挥长,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任“创卫”副指挥长,统筹协调“创卫”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后,区级领导分工协作,不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通过召开会议、联络协调、深入一线指导等形式,督促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千方百计带领干部职工全力推动“创卫”工作。自“创卫”工作启动以来,在“创卫”的各个战场,时时都有区级领导们忙碌的身影,甚至带病坚持工作也是常事。

  “现在区级领导定期来调研我们的‘创卫’工作,有问题和困难反映起来方便多了,解决起来也多了一份希望”。东区及时调整了“创卫”工作区级领导定点联系街道(镇)责任分工,对区级领导包抓片区进行了调整安排,把责任分工细化到了街道(镇)和社区,做到了分工全面无遗漏。区委、区政府要求,各责任领导要按照分工,深入联系单位,加强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创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手里头有一份包抓片区安排表,随时提醒我督促落实‘创卫’工作,非常方便”。区级领导包抓片区工作方式既受到了普遍欢迎,又有力地促进了“创卫”工作。

  为了发挥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整体联动效应,东区把“十项”专项整治工程落实到了相关的部门、单位,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职责要求,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对于职责有交叉的工作,牵头单位进行细致分工,相关责任部门密切配合,以联合行动和分散落实相结合的方式,逐一攻坚克难,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为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对于重要的整治工作,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根据工作的不同时间要求,采取阶段性合署办公等方式,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工作开展。

  东区建立了“创卫”指挥部工作例会制度和周报制度,定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各成员单位在“创卫”工作上的沟通,及时制定并落实解决困难的举措。各成员单位在例会上向指挥部汇报“创卫”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为了把工作抓实,真正抓出成效,东区非常重视督导工作,建立了督查督办制度和群众反映问题落实机制,要求各级干部参与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加强督导。对需要督办的问题都明确督办负责人,规定整改的要求和时限,随时跟踪落实。

  “创卫”工作启动以来,东区区级领导和区相关部门、单位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想办法,添措施,全力投入“创卫”各项工作,为改善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做出了努力。

  “不负重托,不负民愿”

  创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以来,东区各街道、银江镇干部职工以不同的方式,全力为提升东区的城市形象和市民幸福指数作贡献。

  每天上午,在华山批发市场沿线的公路上,都会看见一些右手戴着“义务监督员”标识的志愿者在穿梭忙碌,用他们的辛劳和汗水维护着城市的洁净。

  这是大渡口街道在“创卫”中加强城市管理的一个手段。该街道辖区需保洁的面积近60万平方米,巷道多、清扫面积多、人流量大、管理难度大,环卫设施、部分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较差。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街道“创卫”工作的难度较大。

  如何扮靓城市,为辖区群众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街道把“创卫”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宣传、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除“四害”、城市综合整治等专门工作组,首先消除了干部职工认识上的疑虑,把思想统一到“创卫”工作中来,按照“统一指挥、分线作战”的原则,认真部署工作。将综合整治的重点放在了机关大院、宿舍楼院、江边、路边及农贸市场,成立清扫保洁人员组、整治“牛皮癣”组、巷道整治组、卫生死角整治组等,实现主次干道有专人负责,做到社区内无卫生死角和无“牛皮癣”。

  在创卫工作进程中,街道领导干部对重点区域分片区进行督导,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主动参加拆违建绿等“创卫”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辖区单位和群众纷纷表示,坚决配合街道,按“创卫”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好每个细节。

  为了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让“创卫”工作从突击性向日常化转变,炳草岗街道着重狠抓了“三支队伍”建设:打牢基础,狠抓环卫专业队伍建设,街道加强了清扫保洁人员的管理,每月召开一次保洁人员工作会,明确职责、任务,按照定人、定时、定路段、定标准、定服装的“五定”标准,定期对清扫保洁人员进行考核,奖惩逗硬,并与辖区主干道100多名环卫清扫保洁人员签订了“路段承包委托劳务合同”;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街道严格实行了领导包片、职工包巷的“创卫”工作责任制,实行每月督查,并将责任落实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除了依靠街道城管执法的力量外,充分发挥辖区志愿者和低保人员参与城市管理的“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各社区每月初将其分组排班,不分天晴下雨和节假日,巡回在大街小巷,规范、纠正和制止少数市民乱吐乱扔等“十乱”行为。

  近日,在湖光社区,原先散落在垃圾箱门外的垃圾不见了,臭味也闻不到了,还新增了美观的垃圾房。该街道成立辖区保洁保绿机构,对每个路段的垃圾箱实行定点定人管理,坚持“三班”制轮流保洁。由街道干部组成督导组,对每位保洁员进行督导和考核,内容包括清运员必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箱及周围环境清洁,实行动态流动保洁,中途不得脱岗等16项标准,督导组成员每天进行督导,并随时记录督导日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东区各街道、镇面向辖区居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卫”宣传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居民艺术团队通过文艺活动等形式,宣传“创卫”,服务“创卫”。

  “点点滴滴为‘创卫’”

  “现在社区卫生状况好了,路边垃圾少了,灰尘小了,我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发现社区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东风社区干部刘承惠说她每天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和结束她一天的工作。

  保洁、拆违、搞宣传……近期,东区社区“创卫”高潮迭起,活动一个接一个。看着社区环境一天一个变化,面对烈日酷暑,面对细小而繁杂的“创卫”工作,社区干部职工“创卫”热情依然不减,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每天一次的卫生巡查和通报制度,确保社区卫生整洁。各社区不仅每天派工作人员对辖区的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居民楼栋及边坡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巡查,而且还组织社区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对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处理,当天的问题当天整改。

  坚持开展公益活动,依靠群众的力量推动“创卫”。统计辖区大量的违章建筑,清除涂在电杆、居民区的大量小广告,清理边坡、卫生死角的垃圾等工作,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很难完成。各社区坚持组织义务劳动,把社区的老党员、文体活动爱好者、社区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献义工,参与小广告治理、拆除违章建筑等活动,自觉整治身边的“脏乱差”。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加强社会对“创卫”的监督;通过举办文体活动,动员和吸引社区居民了解“创卫”知识,参与“创卫”活动,教育居民群众珍惜已有“创卫”成果,爱护环境卫生。

  坚持从小事着手,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下水道堵塞、噪声污染等是居民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社区总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近日,东风二哥鱼馆后的下水管道再次被堵,这根下水道虽经几次治理,但由于管道小、拐弯多,只要杂物一多又被堵住,成了当地居民最头痛的事。东风社区在接到反映后,立即制定整改方案,与街道和相关业主一道进行了彻底整改。事后,二哥鱼馆老板翘起大拇指称赞:还是“创卫”实在,这下不堵了,污水不乱流,我餐馆的生意也好做了!

  “多学别人的好做法,我们进步快。”烂泥田社区的工作人员邓岚心这样评价她的“创卫”感受。小邓家不住在烂泥田,而她平时则十分注意周边社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其它社区“创卫”的做法学来后,在工作中进行运用推广。其所在的烂泥田社区老党员义务巡逻队在“创卫”中不断扩充职能,将治安联防与“创卫”各项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保持社区环境的整洁卫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民“创卫”活动“十不”

  不说粗话脏话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不闯红灯   不乱贴乱画   不乱停乱放车辆

  不占道经营  不破坏公共设施

  不损毁花草树木  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