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税军
本报记者 刘鲲
昨(21)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频道》、《新闻30分》栏目相继播放了以《四川攀枝花市工业园区污染严重》为题的新闻报道。报道说,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督查中心日前对四川攀枝花市的一些工业园区进行现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园区内多数企业存在环境违法问题。检查人员在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进行现场监测时发现,该园区内污水排放严重超标。检查人员立刻对园区内生产企业进行现场督查,发现很多企业长期没有进行环保设施的验收,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 针对央视新闻报道中所揭露出的这些突出问题,我市当前将如何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治环境污染?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副局长税军。 税军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记者和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督查组一行来攀就我市的环境保护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和的现场督查。在查访中他们发现,我市一些工业发展集中区内普遍存在着企业违法排污、环保“三同时”建设、对企业的环保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即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制定和落实具体方案及措施,全面开展排查和整治污染源,坚决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的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同时配合今年国家7部委开展的“严查环境不法排污企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专项行动,我市环保部门从5月17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整治环境污染、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的专项行动。 税军说,此次专项行动既是当前我市突出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市“创卫”和“创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专项行动中,我市各县区环保部门将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和各方面的代表一起,采取不定时的明察暗访以及暗查和抽查等为主的方式,对全市范围内一些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清理和排查,对从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要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 税军随后又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来,特别从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和污染治理投入,使全市的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由2004年的16%上升到了2006年的80.7%,并成功地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在此基础上,我市又提出了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模”这个平台和载体,更好地解决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税军在分析当前我市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告诉记者,攀枝花是一个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同时,由于受建设初期“先生产、后生活”和“方便生产、就近生活”的影响,致使现在的工业区和生活区相互交织在一起,加之攀枝花特殊的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这都给我市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此,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市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有认识到位了,我们才能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在谈及当前和今后要做的的工作时,税军说,我们必须首先在主观上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行动中去。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快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力度,强化环保建设项目管理,严把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要求,促使企业做到达标排放,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要以推动“创模”为着力点,建立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环保工作始终处于正常的监管之下和常态化管理之中。此外,各县区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支持和配合,切实履行好职责,形成联动和合力,强力推进环保工作上新台阶。 税军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将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和各区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增设环保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监管,建立奖惩办法,完善考核机制,让全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全力推进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他表示,我市环保部门有决心和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继续推动攀枝花的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真正让全市人民群众受益,为建设“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