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我市“三结合”教育网络初步建立

2007-06-01 08:39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记者  唐双燕)记者日前从市关工委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共有381名“五老”志愿者参与网吧义务监督,检查监督达3300多次;筹集资金70余万元,扶贫助学、助困1518人;老年志愿者与“空巢儿童”结成774对进行帮助;开展家长教育培训班95期,举行家庭教育“和谐家庭大讲堂”,推进家庭教育,成立了攀枝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安全文明小区”、“无毒村”等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拓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工作,是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双创”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组织了全市青少年服务“双创”誓师大会,动员青少年在“双创”中立功受锻炼,联合发出了《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双创争先走”主题活动的通知》。各区县都把“创卫”作为社会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内容。仁和区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热爱仁和,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东区结合“双创”工作,开展“绿色家园”活动。西区深入开展青少年服务“双创”活动,推进青少年以“双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同时,全市文化系统继续加强对营业性网吧进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盐边县把堵与疏结合起来,探索未成年人正当上网的途径;市第十二中学正式开通了首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网站。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各级团委把关爱“留守儿童”列为工作重点。米易县进一步发动“五老”结对帮助“留守儿童”。对于存在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负担过大等情况的学生,加强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疏导。东区提出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同编班,并对特殊困难的农民工子女进行适当的费用减免,并组织所在学校为其捐款、捐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发出了《攀枝花市2007年家庭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强化队伍建设。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板报、演讲、歌谣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仅举行规模报告会就有304次之多,直接听报告的学生达112970多人。

  目前,全市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工作把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结合起来,扩大教育面,在街道、社区、乡镇、村普遍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工作;把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实到基层,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关爱工作结合起来,关注弱势和特殊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成长;把关心未成年人和关爱老年人结合起来,实施老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中小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增长知识。重点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双创”为动力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开展争当优秀“小公民”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关爱儿童、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