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五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开发型城市,要实现国家要求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即:化学需氧量控制在1.8万吨、氨氮控制在2200吨、二氧化硫控制在8.1万吨的硬性约束性指标,特别是二氧化硫的削减,任务相当艰巨,困难相当大。为此,全市上下必须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攀枝花”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过去,受历史和产业结构的局限,我市环境保护欠帐较多,影响了我市的发展质量和城市形象。特别是面对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突出。当前,在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要求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我们提供坚实的环保基础和保障。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重视环境就是重视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优化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内涵,并实实在在地贯穿于工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促进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切实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使攀枝花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抓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我市发展任务非常紧迫,同时环境保护的矛盾和问题又相当突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要以解决前段时间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督查发现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污染全面排查和整治为契机,着眼于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着眼于我市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着眼于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全面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我市主要产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整体水平还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大,发展后劲不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突破结构性污染的“瓶颈”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着重抓好攀钢、攀煤、钢城企业、发电公司、环业公司、三联集团、德胜集团等企业为代表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企业成为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主体;组织实施好《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生态工业规划》和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示范工程,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力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好环保关键措施的落实,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一)把住源头,不欠新帐。大力推进我市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加强规划、区域、流域、园区的环评工作,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三同时”验收关,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要求、没有环境容量,不通过“以新带老”、“以大带小”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的项目一律不准批建,环保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二)强化整治,多还旧帐。我市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污染治理的任务非常繁重。要抓住污染物超标治理和二氧化硫减排这个重点,突出抓好我市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的污染治理;要通过认真全面梳理,把一些重点污染源纳入省市挂牌和限期治理的范围,加强督促和检查,实现污染总量的削减。(三)强化监管,严惩重罚。要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排查和整治工作,对违法排污企业要坚决打击,严厉惩处。重点对限期治理项目、新建项目管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企业、危险废物等进行监督。对省、市挂牌的限期治理企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对新建项目有未批先建、未验先用和超期未验收的一律实施停建、停产,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立即整改,完善防范措施。(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境法制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公布企业环境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认真处理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各种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加大监管力度,实施生态环境监察;积极开展生态小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好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向农村扩散。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搞好环保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环保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环保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 完善机制,规范运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一)建立健全党政和部门环保联席会议制度。一是建立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定期研究环保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并协调解决重大环保问题。二是建立县区和部门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环保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保责任的落实。(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构体系。成立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环保分局,全面加强对园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延伸环境保护的职能,形成乡(镇)、街办、社区全覆盖的环保管理网络。同时,在乡(镇)、街道配备环保工作人员,具备条件的设立环保机构,充实基层环保工作力量。(三)建立完善环保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把环保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部门,提高目标考核分值比重,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促使各级领导重视并落实好环保责任。(四)建立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体系。把企业的污染治理、“三同时”管理、违法违纪情况等内容纳入信用考评范围,确定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定期公开企业的环保信用信息。制定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把企业环保信用等级情况纳入环保、工商、国土、金融等部门和单位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审核内容,促进企业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今年,是我市实现“十一五”既定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双创”目标的攻坚年。全市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把我市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