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天文台只有领导视察时方破例开放;专家认为这是挥霍教育经费
据新华社电(记者周润健)记者5月在天津采访发现,天津市校办天文台从来没有组织学生到天文台开展观测活动,天文台长年累月都未使用,利用率普遍不高,多数沦为摆设。 天文台长期闲置 据了解,近年来天津一些中学少则投资几十万元,多则投资上百万元,将一座座球状天文台矗立在学校的最显眼处。天津新华中学一位马姓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天文台在天津市是一流的,但这两年没怎么开展活动。北师大天津附属中学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的天文台,理由一是没时间,二是学校不让学生随便去。在该中学通往天文台的楼梯口,“学生止步”四个大字贴在墙上。该校副校长刘大庆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天文台至今是一个空壳,里面什么天文设备都没有。刘大庆解释说,天文台建成7年,但学校目前经费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装上设备。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工作人员刘仲利介绍,天津市有天文台的学校达20多所,目前只有少数学校能开展活动,多数学校的天文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领导“视察”才开放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中学修建天文台完全出于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据说在天津,中学有没有天文台成了衡量“规范化”学校硬件条件优劣及开展素质教育好坏的标准之一。所以很多中学跟风建天文台。其中新华中学、第二南开中学的天文台耗资约百万元之巨。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马强告诉记者,一些中学的天文台在举行落成仪式后就大门紧锁,只有当领导来学校“视察”时才“破例”开放,成为标准的“形象工程”。个别学校在对外招生简介中,把天文台介绍当成招揽生源的幌子。 20多中学为此耗资超千万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告诉记者,天津市部分中学修建天文台不仅造价昂贵,而且配备各种天文设备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仅一台天文望远镜就要花费数万元。记者粗略算了算,如果以50万元的造价成本计算,天津20多所中学修建天文台的费用达1000多万元。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兴建的现代化设施沦为摆设,不仅是对教育经费的肆意挥霍,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