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100多家国企债权被打包转让引起争议
本报讯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原本35.28亿元的债权,经债权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多次转让,最后以1.65亿元的价格“打包转让”给了专门以“低买高卖”中间商手中。近期,一起涉及哈尔滨100多家国有企业、债权总额达35亿多元的“打包转让”事件,因相继进入法院执行程序而引发了当地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质疑。 外资公司买走国企债权 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林公司)曾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市南岗支行签订总额为3000万元和16300万元的借款合同,后秋林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未能如期偿还。 2004年6月28日,在秋林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后几经转手,这笔债权转让给了高士通公司。据了解,高士通公司是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 高士通公司随后以债权人的身份将秋林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秋林公司全额偿付贷款本息2亿多元。 今年1月16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败诉。 “此判决如果得到执行,将意味着高士通公司仅在秋林公司一家身上便已经超额回收1.65亿元的投资额。”对于高士通公司仅仅通过一次简单的“倒手”便轻易占到了如此大的便宜,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赵新民感到不可理解。 国企质疑转让有问题 近日,记者在一份金融部门提供的债务人的名单上看到,这一高额“打包转让”事件共涉及哈尔滨国有企业139家,贷款债权总额35.28亿元,最终转让价为1.65亿元。许多国企管理层表示,国企债权宁可以超低价卖给中间商让其渔利,却不肯以相当的价格卖给国企本身,显然不妥。金融部门的这一做法引起了本次一同被“打包转让”的多家国企职工强烈不满。 针对这起低价“打包转让债权”事件,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拍卖这笔总额为35.28亿元的债权前,曾在当地的一家媒体上进行过公示,高士通公司则是在公开拍卖中合法取得了该笔债权,该笔债权转让是透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