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双燕 走进市二小校园,只见操场四周芳草如茵,树影婆娑,10余种名贵树木长得郁郁葱葱,亭池相映,曲径通幽,满眼都是绿色,教室和操场掩映在鲜花和绿树之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市二小校园绿化面积达70%以上,成功创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的坐标 在学校网站的环境教育版面,有这样一句话:“环保意识是一种教养,一种文明,一种良知。”这句话道出了“绿色学校”的坐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方面,学校大胆行动,做出了细致而又全面的策划。首先是绿化校园,然后是美化校园,发挥环境的教育内涵。把教学楼内环境布置得既美观又充满童趣,创设了以海洋、森林、地球、未来世界为主题的墙壁,展示着学生的作品。 师生在积极保护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变废为宝”活动尤为出色。教师们用废旧物品为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学生用废物做玩具、工艺品、服装,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展现了无限的创造力;空塑料瓶摇身变成了精美的小摆设,塑料口袋和纸的结合被同学们做成了一件件款式新颖的环保时装……墨水瓶、冰淇淋盒子、旧毛巾、铅笔头、小块肥皂,在他们手中,都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办公室和教室中都设有废纸回收箱,自觉节约资源已成为校园里一种良好的风气。 学校每学都会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节。2006年,以“蓝天、绿地、童心”为主题的六一文艺汇演将“绿色校园”的理念和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展示了自己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小制作、小论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了心中的那抹“绿色”。 心灵的环保 环境的纯净只是学校的办学目标这一,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学生心灵的纯净是更为重要的奋斗目标。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品德优秀的学生,攀枝花市第二小学也极为重视心灵的环保。 融洽和谐的课堂,最能体现绿色的含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师生互相配合,才能产生奇迹。在课堂上,教师给予每一位学生相同的待遇,不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存在,努力为他们营造积极向上、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勇敢发言的好习惯,树立他们的自信。 学校把各门学科、各种活动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创立了环境教育与课堂、科技、艺术、英语、德育相结合的“五结合”环境教育。 学校以绿色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绿色健康形象使者”、“绿色环保示范班级”、“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和环保主题班会,都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每个班级都认养一株绿色植物,自己管理,精心呵护。学生们在这些近距离接触绿色的实践中增强了环保的意识,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学校领导告诉记者,有一次,老师为每棵植物挂牌,在树上钉了钉子。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走过来对着老师大声嚷:“你以为大树不疼冯?”稚嫩的话语是折射出一颗纯洁的童心,让为人师者都忍不住汗颜。绿色带来的德育效果,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校里再也见不到随手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学生们爱护学校里的一花一草,不良费一滴水一度电,用实际行动,为心灵做环保。 用爱心呵护校园,用真诚换到快乐。学生们在倡导环保,践行环保的过程中,不但对环境保护有了深刻的意识,而且学会了关爱他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宽容,彼此爱护。绿色,带给大家更宁静的心态,也为大家撑起了一片难得的乐园。 与绿色同行 结合“绿色学校”计划,学校让学生在绿色行动中,领悟成长的真谛,体味精神的美好。为此,学校多层面、全方位的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学校的《构建小学绿色学校文化的研究》课题已被列为市级课题,以课题为载体,整合各个学科,把德、智、美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贯穿起来,提升学校环境教育的档次和品位,并研发相应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另外,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于实践。挖掘各科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元素,结合环保热门话题,创造性地展开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与绿色同行,无论校园还是心灵。 大力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发展。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教多媒体设施,传播环保知识,紧跟环保动态,弘扬环保精神。学校会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时期做环保宣传活动。发动学生,组建“绿色苗苗小队”,节假日到竹湖园、公园、中心广场居民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清除“白色拉圾”,并为雕塑、长条椅子、栏杆“洗脸”。 满园绿色,春意融融,攀枝花市第二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坚持营造“健康、文明,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努力树起全体师生的绿色意识,创造着令人赞叹的辉煌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