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大渡口街道“惠民”行动重实效

2007-06-18 08: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记者  李定辉)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中,东区大渡口街道办事处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亲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办好事实事惠民,使辖区内的群众工作呈现出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新局面。

  大渡口街道办事处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首先就必须要搭建好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保民意民情的畅通、有序。为此,分别在6个社区成立了群众工作站(社区民意室),专门负责收集、听取、解决群众的诉求、建议。同时聘请了71名群众工作信息员,随时了解掌握当地的社情民意;在各社区聘请了50余名退休的共产党员,在社区设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接待日,协助街道、社区疏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在每个社区设立了“温馨家园信箱”,随时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办了“星期三我们相约”领导接待日和每月15日“一把手”接待日。每周三街道的领导都分别到社区的群众工作站去接待来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等等。

  为保证街道群众工作收到实效和目标的实现,在构建好辖区三级网络的基础上,大渡口街道办事处制定了《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制度》、《群众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信访代理制度》、《群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制度和工作措施。从制度、机制、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给予明确,并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把群众信访、诉求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第一时间”。如今年市“两会”期间,街道领导在接待日捕捉到某改制企业的40名职工因福利问题要集体上访的信息后,立即与社区、市区相关部门的同志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劝解说服,同时街道迅速地制定了预案。通过各方努力,成功地化解了矛盾。又如原五十四棉麻仓库拆除后形成了1400平方米的垃圾场,严重影响了附近1000多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接到群众诉求后,街道领导立即赶到现场查看了解相关情况。在征求群众意见后,街道决定投入18万元,把垃圾场修建成休闲广场和绿化带。今年五月休闲广场竣工后,到这里休闲、锻炼的群众称赞:“这是政府惠民行动的最好见证。”

  据日前统计,截至五月底,大渡口街道办事处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3件,了解到办低保、卫生、拆除违章等社情民意信息21条。对反映的问题全部解决,倍访结清率100%。同时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在实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中,解决了122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帮助274名无业人员实现就业;把1532户3307名城镇居民纳入了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实施医疗保障行动。救助40余人次,救助金额5万余元;实施就业培训行动,培训了99人次;针对特困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成立了义工服务队,现已有198户448人次受益。

  编后语

  群众的呼声是群众需求和愿望的现实反映。如何对待群众的呼声,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体现的是党性观念和执政理念。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搭建好人民群众诉求、民意表达的平台,畅通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言路,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是基层组织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这方面,大渡口街道办事处在开展群众工作,“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大渡口街道办事处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文件上,而是具体体现在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小事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街道干部是带着真情实意,满腔热情地去一件件地解决去落实。他们的工作精神,无疑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