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 徐铭 陈帆 循环经济是一支“魔棒”,依靠这支“魔棒”,米易县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实现了“点石成金”。 目前米易县已初步探明的花岗石矿储量约为1.2亿立方米,花岗石矿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县石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石材产业链,提升石材加工水平,近20年来,米易县石材产业一直在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坚实的第一步 2005年,米易县在发展石材产业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长期以来,米易县的石材产业都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为方便生产,一些零散的小加工厂大多顺河、顺沟而建,大量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倒、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2005年,米易县以矿业秩序整顿为契机,对一批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大、生态破坏严重、规模小的花岗石矿山、加工厂进行了淘汰和关闭。当年,米易县花岗石矿山开采企业减少了21户,加工企业减少了37家。 这坚实的一步,不仅使米易县石材产业的经营秩序得到了规范,更为产业聚集、企业集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做好了铺垫。同年,米易县成立白马工矿区管理委员会,设立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该集中区的定位,就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依托花岗石资源优势,创建先进集约型石材产品制造基地,使其成为石材产业集群的载体。 经过一年的建设,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中国石材行业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高时石材集团等15家企业已正式入驻集中区,其中花岗石加工企业13家。到目前为止,协议投资金额为2.1亿余元,将形成年产板材200万平方米以上的能力。截至去年底,集中区企业已生产花岗石板材50万平方米,创产值6000万元,上缴税金350万元。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米易县花岗石行业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有序化方向发展,提高了花岗石加工技术和水平,米易县花岗石行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花岗石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紧握循环经济的“魔棒” 如果说,整合石材产业资源使米易县的石材产业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那么,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积极引导企业对花岗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石粉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则使米易县的石材产业真正握住了循环经济这支“魔棒”。 在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有一家经白马工矿区管理委员会特批入园的企业——米易县国鑫建筑材料厂。一家建筑材料厂,为何能获得这样的特殊待遇? 2005年,各石材加工企业相继入驻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粉和边角余料逐渐增多,为构建石材产业的循环经济链条,白马工矿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多次考察,反复论证,特批米易县国鑫建筑材料厂入园,最关键的理由是:该厂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正是园区内石材加工企业废弃的花岗石石粉和边角余料。 走进米易县国鑫建筑材料厂的生产现场,眼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隆隆的压机声,由花岗石加工企业产生的石粉等废弃物通过一系列流水作业,变成了一撂撂建筑用的标砖。 “这是真正的‘点石成金’!”据白马工矿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厂于去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已投资400余万元,拥有标砖和空心砖两条生产线。白马工矿区管理委员会通过与集中区内的石材加工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确保其石粉及边角余料投入再利用。据统计,国鑫建筑材料厂可有效处理集中区每年4万吨以上的石粉及边角余料处理问题,并为集中区节省了近500万元用于建设大型弃渣场的投资。 据了解,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生产建筑用标砖3000万块以上的能力,接近米易县全年建筑用砖的一半,年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目前,该厂已开发出建筑用标砖、空心砖、广场砖、人行道砖、植草砖、路沿石等6种产品,去年该厂生产的300余万块建筑用标砖全部被订购一空。 在长坡石材产业集中区,延续了近20年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石材产业模式已逐渐被“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系统所替代。在这里,循环经济正发挥着它的“魔力”,更为精彩的“点石成金”的故事必将不断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