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让干热河谷变绿洲

2007-06-24 14:2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记全国林业站先进工作者前进镇林业站站长王军

  罗浩 特约记者 黄泽清

  多少年来,金沙江干热河谷被中外林学界视为造林禁区。这里旱季长,降雨少,蒸发量为降雨量的4倍,造林难度大,管护难度大。攀枝花市的林业科技人员以及造林人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这一世界难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林业站站长王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为了让前进镇数万亩干热河谷荒山早日披上绿装,王军和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一道,在市、区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呕心沥血,当好参谋,演好主角,全力完成再造秀美山川的历史重任。历年来,王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区绿化造林、森林资源保护的先进个人。去年下半年,他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工作站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国家的表彰和奖励。

  前进镇地处攀枝花市近郊,又是煤炭主产地,生态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十五”期初,前进镇党委、政府提出“打好生态建设主动战,把林业作为产业来发展,对传统林业进行改革,进入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大手笔,大动作,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王军带领林业站的4名工作人员遵循这个工作思路,全身心地扑在重绘前进镇山河面貌的事业中,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摆在了攻克干热河谷地区造林,保护好现在森林资源的工作上,实现了林业生产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前进镇有4万余亩宜林荒山分布在干热河谷的市区视野区。这些集体林地,因为当地村民没有能力造林绿化,过去一直是光秃秃的,严重的影响城市观瞻和招商引资形象。“九五”期间,镇里曾将这些荒山进行有偿转让。但一些业主认为发展林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加之一些村、组将荒山转让费定得过高,业主们只好望山兴叹,望而却步。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荒山依旧是荒山。为了加快荒山绿化进程,让干热河谷尽快绿起来,王军于2002年大胆地推出了“林地使用权实行低价转让,坚持谁造谁有,营造公益林国家配套给予扶持,力争2—3年时间全部绿化宜林荒山”的新举措。镇林业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宣传搞好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外发布林地转让信息, (紧转第三版)

  并上门招商,引进民营企业和发动当地造林大户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王军引进了竞争机制,选择确有经济实力的业主参加荒山造林工作。2002年下半年,王军找到外地到仁和开煤矿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秦照明,动员他参与荒山造林工作。秦照明说:“正想建一个万亩生态林基地”。两人一拍即可。王军很快帮助秦照明在普达村落实了造林地。2003年3月,秦照明带领民工上山整地。王军直奔广西南宁引进巨尾桉种子,四、五天便打道回来。3月中旬,王军等人将10公斤种子播在苗圃地,像经佑婴儿一样呵护这些嫩绿的希望。雨季一到,王军、秦照明采取大兵团作战,雇请了百余名民工,六七十匹牲口运苗上山,冒雨抢栽。树苗栽下后,林业站派了3名护林员常年看护,防止山火危害,禁止牛羊进入林地。不到两年,秦照明的“速丰绿业有限公司”建成了万亩生态林基地,并在这里建立了全市第一个民营林场——普达林场。2004年,王军得知本镇的煤矿老板王大德在联合市里的煤矿老板,组建“汇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攀枝花市绿化市区视野区荒山20万亩,建立全省最大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时,主动同“汇森林业”取得联系,希望到镇里来发展。在王军的支持下,汇森林业在前进镇建立了石窝林场,一年多时间就营造了坑木林基地1.1万亩。“十五”期间,前进镇的非公有制业主造林在速丰绿业、汇森林业的带动下,共有大友(攀枝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青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鑫竹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户业主、造林大户落户前进镇,荒山造林面积达4.7万亩。

  为了加快干热河谷绿化进度,2003年初,王军提出了“用一年时间将前进镇23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披上绿装”的工作目标,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镇政府表示: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车给车,千方百计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年的退耕还林,涉及全镇的所有村、组,有2111户农户的1.2万块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从逐个地块的面积丈量、规划设计、建档建卡、技术指导到检查验收、钱粮兑现,繁重的工作量和难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年,林业站的同志一年要完成几年的工作任务。他们采取包村包户的方式,一人包一个村。王军一人就包了三个村。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了双休日、节假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病了不下火线,受伤还坚持着干,父母家属生病另外请人照顾。就这样夜以继日、突击加班,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这年,他们共实施退耕还林1.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7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0.61万亩),占仁和区全区当年退耕还林面积的40%。一年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坡地上的造林绿化。

  “十五”期间,王军带领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共组织实施绿化造林6.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1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就达到5.45万亩,占到整个造林面积的89%。全镇的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45.7%上升到70%,增加了24.3个百分点。其造林进度和规模在仁和区乃至攀枝花市的林业站中都名列前矛。

  王军在林业工作中坚持科技兴林,努力攻克干热河谷地区世界性造林难题。他在市、区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林业部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提出的“提前整地,良种壮苗,及早定植,强化管理”的16字技术方针,从广西林科院引进干热河谷地区速生适生树种——巨尾桉、尾叶桉;坚持就地就近育苗,坚持壮苗袋苗上山;对栽植坑内的土壤进行科学改良,施足底肥;抓住第一场透雨,顶雨移栽、及时定植,确保在7月中旬全面完成栽植任务;成活后及时除草,追施肥料;冬季做好全林除草,防止山火,搞好管护。采取这些措施后,他们栽植的桉树在旱季到来之前就可以长到1.5—2.5米,苗壮根深,可以有效的抵御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半年干旱的恶劣影响,从而攻克了干热河谷地区造林难题。现在,人们走进前进镇,满山碧翠的巨尾桉、尾叶桉和平坝里挂满果实的芒果相映生辉。在这里人们看到攻克干热河谷造林难题的希望,看到了攀枝花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范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