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刘新洪的故事

2007-06-26 11:3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本报记者  陈帆

  面对记者,刘新洪说话有些不利索了,他的微笑中透露出一丝腼腆和抱歉。

  “哎,刘书记就是这样的人,跟他最谈得来的还是我们社区里的居民!”在场的社区干部和居民们给刘新洪“帮腔”。

  刘新洪在东区枣子坪街道担任了5年的党工委书记,从来不在群众面前害羞。但他拘谨表现可能给社区的老百姓留下了又一个故事。在社区群众带着欢笑的议论中,一个个有关刘书记的故事被“抖搂”出来。

  给社区“打工分”

  开展工作没几天,就有居民找到刘新洪“告状”。

  “我都跑了几个部门了,这事情谁管啊?”

  “我们社区卫生环境差,什么时候能改善啊?”

  通过群众反映和实际调查,刘新洪发现,枣子坪街道的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社区居民没有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老百姓有了怨气。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刘新洪把过去生产队“打工分”的那套办法搬了过来,制定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考核细则,把社区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单列出来,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都对应一定的分数,分值和奖金挂钩,干得好的加分,干得差的扣分,绝不含糊。

  考核细则出台后,刘新洪先从自己做起。枣子坪街道的社区干部和居民们都知道,刘新洪的手机24小时开机,谁家有什么急事、难事,给他打个电话,他保准要上门。

  几年来,枣子坪街道相继落实了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工作效率提高了,居民们的怨气也消了。

  现在,那些气冲冲走进社区办公室的居民们,总能笑眯眯的走出来,而加“工分”的社区也越来越多,扣“工分”的则越来越少。

  一天之内办低保

  枣子坪街办辖区内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共约3.5万人,其中,离退休老职工多,困难群众多。

  刘新洪经常到困难群众的家里坐坐,过年过节,就买点米、面、油之类的生活用品送到他们家中。有一次,刘新洪扛着米爬上一户困难群众所居住的楼层,邻居们居然问他:“你们包送啊?”原来,米包挡住了刘新洪的脸,居民们把他当成卖米的了。

  枣树坡社区有一位名叫袁雪的居民,下岗后没有找到工作,丈夫在农村务农,女儿在上学,一家人忙忙碌碌,生活却十分困难。2003年的一天上午,刘新洪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和社区干部们径直来到了袁雪的家。一行人走进门,发现这个家里连个坐处都没有,谈话间,袁雪一家说起生活的艰辛,在场的人几次落泪。

  经过详细询问,袁雪的情况符合低保对象的资格,但如果按照正常办理程序,现在提出申请,约一个月后才能办结相关手续。刘新洪不愿让困难群众多受哪怕一天的苦。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特事特办,希望尽快办理低保手续。随后,社区工作人员领着袁雪,带齐所有证件就出了门。当天下午,社区干部告诉刘新洪,低保手续办结完毕,当月的低保金已送至袁雪手中。

  为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枣子坪街办大力开发保洁、保安等社区公益性岗位,2002年至今,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39个,袁雪也成为了一名社区保洁员,每月能增加二、三百元的收入。

  文娱活动聚人心

  说起文娱活动,枣子坪街道的居民们敢跟你叫板。

  2006年11月,在四川省中老年健身腰鼓大赛上,一支扭着东北大秧歌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队伍里的老头、老太太各个精神抖擞,一路秧歌扭下来,观众掌声不断。这支队伍就来自枣树坡社区。

  针对社区离退休老职工较多的现实,刘新洪和社区干部们一道,动员老人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他们在离开岗位后,再次“发光发热”。

  枣树坡社区有一位名叫张锡文的老汉,今年72岁。过去,张大爷一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曾经是单位里出了名的“才子”。退休后,闲不住的张大爷一直想在社区里组织个腰鼓队、花灯队之类的老年健身队伍,可一没场地、二没设备,张大爷只能在家里憋屈着。

  刘新洪听说了,找到张大爷,俩人一合计,张大爷乐了。街道同意安排场地、出钱买设备。张大爷兴致高,在社区里广泛动员,还自己动手扎花灯,编节目。不久,枣树坡社区的老年腰鼓队就成立了,除了在社区里为居民们演出,逢年过节,张大爷还要把队伍“拉出去练练”,为其他地方的观众表演。

  简单的小事起到了凝聚人心的效果。现在,枣子坪街办所辖4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歌舞队、健身球队等文娱队伍。节日里,社区居民们走出家门,欣赏着各自社区表演的节目,欢声笑语在楼院里回荡。

  今年,枣子坪街办的工作更多了,社区正逐渐成为居民温暖、舒适的“家”;刘新洪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