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路上来说,扶优扶强大企业大集团,就是要按照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整合扩张来进行;从方式上来说,就是要大力实施“三个百亿工程”,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产业旗舰;从目标上来说,就是要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按上述要求,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我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以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为取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要求。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为主线。 调整的主线,可以围绕资产纽带、上下游配套、技术扩散等途径,既做大自身,又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业价值链、技术传递链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在高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制度与品牌建设、企业信息化和企业家自身建设等方面,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质上是瞄准“做大”,就是要把握区域经济的共生关系。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大型化、集团化和生产的集中化过程,与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专业化、协作化是相伴相生的。我省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重点企业,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同时,依靠一家或几家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聚拢其他中小型配套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实现资源在行业间、区域间和企业间的集约配置,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调整企业结构,实质上是力促“做强”,就是追求内部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兼并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不能单纯着力于“做大”,不能只图短期内吃成个“胖子”。大企业的扩张,必须首先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战略考量,通过研究技术走向和产业前景,研究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研究经营规模和市场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最终构建结构合理、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 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必须注意坚持区别对待,坚持扶优与汰劣结合,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结合。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价格税收和土地供应政策,有效抑制过剩行业、控制性行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度。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倒逼”产能过剩行业和控制性行业的优化重组与升级改造,必将进一步优化我省的企业结构和布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载自6月28日《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