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芝 6月21日上午11点,市客运中心站往西区方向200米处的纳拉桥旁的一栋居民楼前,40多岁的朱萍夫妇俩在自家开的“家庭餐馆”前做着准备工作。掌勺的丈夫打扫卫生之余,不时回头看看楼前才被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正在修砌的新花台、新桌椅。“月底完工后,我们这些困难改制企业的职工茶余饭后也就有了一个歇脚纳凉的地方了。”夫妻二人每天都十分关注楼前这块空地上各项工程的进展。 一个月以来,在全市声势浩大的创卫“拆违建绿”活动中,东区区委、区政府与南山街道办事处共同投入30多万元对此地进行整治。先后会同城管等部门,对纳拉河旁1000多平米的违章建筑实施了拆除,清理整治了周围堆积如山的垃圾,为在这里居住的困难企业职工们营造一个舒适、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 朱萍是这栋楼里的一位老住户,她原是糖酒公司的一名职工,企业改制了断身份后,她与丈夫一道在楼前空地的一角开了一家小餐馆。在这栋楼里,共有30多户居民,与朱萍一样,基本都属于市建一公司等改制、困难企业的职工。单位的破产倒闭或改制剥离,使他们居住的地方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环境非常糟糕。 朱萍用手指着整治一新并栽种上苗木的地方告诉记者:“一个月以前,楼前的路还是条土路,一吹风尘土满天,一下雨满脚沾泥;楼前房后、河边垃圾成堆,从现在的新砌的围墙一直到河边,全是乱搭乱建的半砖混式柴棚子,脏乱差不说,还聚集了不少吸毒的人,楼里居民意见大可却没人管。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紧闭门窗,不敢也不愿出门,居民都称这里为‘三不管地带’或‘被遗忘的角落’。” 一旁的丈夫急着插话:“这创卫拆违建绿好,太好了!我们这块‘被遗忘的角落’又有人关心了。现在,垃圾和吸毒的人都不见了,烂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还砌了花台、种草种树、修桌椅板凳等。这一个月以来,创卫拆违建绿成了我们楼里最关注的话题。”他还报料说,自家因拆违绿“损失惨重”。一月前,经营的餐馆靠近路边,生意还不错。可创卫整治,餐馆被划为违章建筑而强制拆除。现今只好利用自家一楼的住所重新开业,损失了不少。记者问道:“既然‘损失惨重’你还说政府、街道为你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不矛盾吗?”他挥着手笑道:“那不一样,我们是有一句说一句,好的就是好的,我家虽然受伤了,但环境改造好了,住在这里心情也愉快,这是受益比受伤多啊,划算!” 说着说着,他向在场的南山街办胡主任提议:“这里环境变好了,但晚上漆黑一片,希望街道能再给我们安几盏路灯,过上过下、歇凉也亮堂。”而一旁的傅大妈也反映,山上的出租房乱丢垃圾,街道要好好管一管,不能说才整干净又乱丢。 南山街办胡主任告诉记者,整治纳拉河这个地方,通过做工作,居民们都十分支持,主动帮助街道实施拆迁,利益受损的居民也没任何怨言,十分拥护。下一步,街道将对这块困难改制企业居民区进一步加强管理,增添更多人性化的设施,如安装健身器材等,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创卫带来的变化。 |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