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团结奋进 共铸辉煌

2007-07-05 08:2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协会五年工作回眸

  刘庆华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攀枝花市科协成立于1980年,现有全市性学会(协会、研究会)40个,会员9.2万人;企(事)业科协9个,会员1.1万人;咨询成员单位30个,执业咨询人员393人;米易、盐边、仁和3个县(区)科协独立建制;全市各乡(镇)均建立科协,配备了专兼职秘书长;村村建立科普小组,社社设置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34个,会员1.8万人。城乡科技群团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为科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攀枝花市科协“五大”以来,市科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群体优势,积极为全市工作大局服务,发挥了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者的作用,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加快攀枝花钒钛基地建设,市科协组织召开了“加快攀枝花钒钛基地建设研讨会”,主持论证了“综合利用四氯化钛生产3000吨海绵钛”项目,组织编写了《攀枝花钛基地发展战略研究框架》,组织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优化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境内线路的建议”等,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施“一二三”工程,激活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事)业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了科协系统人才信息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中的突出问题,活跃学术活动,使学术工作同攀枝花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全市科协系统共组织开展学术交流3759次,交流论文1.9万篇,参加人员13.6万人(次),举办学术报告会663场,提出合理化建议30.2万条,被采用8万余条。

  ——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全市科协系统结合“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冬季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技活动,以科普大篷车和科技馆为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坚持常年下农村、入社区、进校园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教育,为提高公众科技素质服务。与各级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普栏目,长期坚持每周播放“科普大篷车”科普节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以上电视台和大企业电视台科普栏目全覆盖。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长足发展,评选出10个市级“十强农技协”、涌现出5个省级“百强农技协”,其中仁和芒果协会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全市134个农技协,带动农户43200余户,成为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有效地推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市科协不断整合资源,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共组织开展“专家进校园”作科普报告33场,开展科普展览98次,组织科学考察6次,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4届,开创了我省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免费夏令营活动的先河。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各类青少年竞赛,共获省级以上奖励174项次,并组队代表中国出国参赛。2005年成功承办了“四川省第2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组织实施“科技为民、科普惠民”,服务社会取得实效。各级科协组织科技人员在科技与经济之间架设“金桥”,组织实施“金桥工程”项目228项,实施“讲、比”活动竞赛项目1.1万个,组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项目1358项。在农村各个乡镇建设46个标准科普宣传栏,共开展科普宣传320次,举办科技展览297场,送发科普资料173.5万份,组织实用技术培训2200期,培训农民40万人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56项次。市科协发起创立的“知识改变命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14所学校的6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农家子弟圆了读书梦。

  回首过去,成绩喜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市科协系统各级组织,一定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全市科技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市人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攀枝花为己任,为构建和谐攀枝花,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