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报道)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精神,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主题实践活动与“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采取三项举措,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切实将作风建设活动推向深入。 法律服务为富民惠民保驾护航。在建立法律服务大厅、切实履行十项便民承诺的基础上,开展“公证服务三进(进乡村、社区、监所)”、“公证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律师共建“和谐项目”、“和谐工地”活动,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重大决策事项提供公证证明和法律服务,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法律保障为改善民生奠定基础。切实发挥法律保障在优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开展“律师奉献进千村”、“我为信访作贡献”、“护法维权”、“鉴定提速”等活动,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强化“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机制,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社区家庭、村组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法律服务进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活动,提高机关、乡村、社区、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基层社会稳定。 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以“惠民助困、改善民生”为目标,整合资源,对全市首家农民工夜校进行义务普法教育、开通绿色通道,建立惠民帮扶中心法律援助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场所开展“法律援助走进农民工”和“与农民工话家常、交心谈心活动”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化解民怨,建立健全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新机制;开展“法律援助送亲情、送温暖”行动,制作“惠民法律援助卡”,优先发放劳动模范、军人军属、英雄模范人物或其家属、农民工等人群,为符合受援条件的当事人减免法律服务费用,对行动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切实把法律援助惠民行动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为广大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利民服务,实现法律惠民的工作目标,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