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产大坯连铸机先河 (通讯员 汪泽华)截至7月10日,中央企业模范共产党员、“攀钢英杰”刘关洪所带领的新钢钒炼钢厂板坯浇钢乙班Ⅱ流连浇不漏钢炉数达到15004炉,在攀钢率先突破1.5万炉不漏大关,这也是国产大坯连铸机首次达到这一高度。 漏钢是连铸生产中的恶性事故,不仅造成设备损坏、废品增加,而且打乱整个生产组织,是全连铸生产的大忌,在攀钢现有条件下每一次漏钢的经济损失都在80万元以上。不漏钢炉数也因此成为反映连铸生产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攀钢板坯连铸由于受钒钛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以及炉机距离远等因素的影响,不漏钢控制难度居国内前列。为了有效控制漏钢,提高不漏钢炉数,炼钢厂通过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完善铸机功能、总结先进操作法、开展“万炉不漏钢”劳动竞争等措施,漏钢次数从投产初期的每年40余次下降到了如今的每年10次左右,并且涌现出了多名优秀连铸浇钢操作能手,刘关洪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刘关洪自1994年起担任板坯连铸浇钢乙班Ⅱ流流长,他所在的连铸机是我国第一台立于国内设计、制造、安装的百万吨级大板坯连铸机。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刘关洪五次创下攀钢连铸不漏钢记录,成为攀钢创造连铸不漏钢纪录次数和炉数最多的职工,总结出了“刘关洪——侯武”浇钢操作法、品种钢浇铸法和恒速换渣操作法等先进操作法,被誉为“浇钢王子”,获得过攀钢英杰、省杰出创新人才奖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2003年5月以来,随着IF钢、耐候钢等难浇品种钢增多和结晶器保护渣性能频繁波动,引起漏钢机率增加。为了控制漏钢的发生,刘关洪组织班组职工逐一分析可能导致漏钢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控制住了漏钢事故的发生,他带领的流组取得了连续浇钢50个月“滴钢不漏”的好成绩,率先突破了15000炉不漏钢大关。若按200毫米×1150毫米的平均断面计算,刘关洪此次15000炉不漏钢所浇铸的铸坯长度达540多公里,与西昌到昆明的铁路路程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