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颉妍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孩子进城务工,如何使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成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东区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并将其作为“惠民行动”之一进行严格考量。 今年1—5月,东区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实行服务区招生制度,为395名新增农民工子女办理了入学手续,目前已全部妥善安排就学。农民工子女收费项目和标准与本地学生一致。东区各学校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尽量减少由于教学环境改变、教材差异及教学方法的不同给农民工子女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各校还积极探索动态学籍管理制度,简化入学手续,并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 “我现在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愉快,老师和同学们很关心我,学校就像我的家一样。”市第五小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朱伟芳这样告诉记者。 朱伟芳的父母五年前从会东来到攀枝花打散工谋生,从那时起,小伟芳便和父母住在一间出租房内。来攀后,朱伟芳的父母向我市教育部门提出了入学申请,市第五小学按照有关规定给朱伟芳办理了入学手续。多年来,朱伟芳在市五小勤奋学习,现已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 “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确保在辖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100%入学”这只是今年东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26件实事中的一项。据悉,按照省、市委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总体部署,东区区委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的意见》,并承诺为民办26件实事,包括就业培训、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城市基建、学校建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