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百姓乐业头等事

2007-07-17 00:1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东区再就业工作以民为本彰显成效

  特约记者 王余

  今年1—6月,东区劳动力市场接待求职咨询9758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免费职业介绍293人……

  今年以来,东区结合实际以民为本,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扶志扶技出新招

  东区利用辖区丰富的劳动力培训资源,财政投入再就业培训资金,组织开展了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今年1—6月,有809人参加了培训,就业率达到51%。

  在红星社区,提起“眼镜口水鸡”,可以说无人不知。这家店由下岗工人李有臣创办的。说起办店,老李由衷地感谢:“是区上的创业贷款让我有了机会。”

  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希望通过二次创业寻求新的立足点,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撑,创业的愿望很难实现。东区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和培训补贴,使他们顺利得到启动资金,为创业铺平了道路。今年年初,东区在全市率先将132.51万元再就业专项补贴集中划拨到10个劳动保障所,足额发放到3600户再就业困难群众手中,困难群众最高可从中受惠4000余元。

  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过创业培训后,即可持再就业优惠证申办无息小额贷款。在办理过程中,东区简化程序,使办理小额创业贷款就像去银行存钱一样方便。目前,东区已有146名曾经的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了个体工商户,他们在彻底改善了生活的同时,还为辖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惠民行动落实好

  2007年,东区把新增4400个城镇就业岗位确定为辖区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东区以民为本强化措施,出台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财政投入、社会保障和社区平台等多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力保障惠民行动落实到位。

  东区完善了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各街道(镇)、社区的劳动保障站覆盖率达100%;建成了大渡口、弄弄坪、长寿路和银江镇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公共职介的功能,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完善了失业登记和城镇劳动力统计调查制度,规范了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全区联网。

  对于确实暂时无力“上岗”的失业群众,东区也为他们提供了健全的保障系统。2005年,全省首家街道总工会在炳草岗成立,目前,东区各级工会全部建立起“帮扶中心”,初步形成困难职工帮扶网络。民政、妇联等部门也相继成立为就业弱势群体提供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介绍和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的机构。

  春风送暖入千家

  2007年1—6月,东区开展了以“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以及“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活动中,东区提出了“让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口号,为辖区极端贫困的就业困难对象送去了春风般的温暖。

  在半年的时间里,125家民营企业为辖区提供了3730个就业机会。东区开辟一批面向社区的服务网点和实体,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近年来,共兴办各类社区经济实体828家,安置失业人员3000余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援助“4045”困难人员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和稳定就业。从2005年以来,东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区财政投入资金270余万元,开发社区保洁、治安巡逻、城建协管等公益性岗位1300多个;在街道、镇建立了专职治保巡逻队伍10支,配备了91名专职治保巡逻员,极大地促进了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湖光、西海岸、青年路等5个就业率在90%以上的充分就业社区在2005年获得省劳动厅认证。

  2007年1—6月,全区已完成6批劳务输出,其中部分被输出到沿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