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6)日早晨,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党员杨贵礼放下多年来他耕种幸福的工具——锄头,揣上纸、笔,骑上摩托车,兴高采烈地来到村委会。因为,他要用手中的笔“耕种”自己以及全村群众未来的幸福。 像杨贵礼一样,昨日,混撒拉村32名党员和93名群众代表,拿起手中的“笔”推选他们心中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办公楼前停放的一辆辆摩托车、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混撒拉村第二次“公推直选”显得更“气派”。 新修了村卫生站、小学、公路;成片的芒果林;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3300余元,提高到2006年的4800元;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看着村里在上级党委支持、村党支部带动下,一天天富了起来,已有52年党龄的李云由衷感慨:“‘公推直选’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能更好地选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当家人’。” 上午10时许,随着3名候选人掷地有声的任职目标承诺,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正式开始。 在候选人接受党员、群众代表质询及监票人、计票人产生后,推选人员拿着笔,在熟悉的姓名上“勾画”了起来,开始公开推荐候选人预备人选。最终,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的李德、纳学林脱颖而出,成为正式候选人。 在正式选举中,混撒拉村33名党员将一张张沉甸甸的选票郑重地投入了选票箱中,最终李德以33票当选为混撒拉村党支部书记。此时,选举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面对大家的信任,李德激动万分。他表示,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认真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特色芒果产业做大做强,让大家收入年年有增加,享受更大的发展成果。 仁和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推直选”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对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政治和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