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七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毛哲先 上半年,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44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5.33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82亿元,增长9.1%。 工业经济增长快速,经济效益继续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6亿元,增长19.7%;支柱产业增速加快,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0.65亿元、24亿元、50.1亿元、10.56亿元,分别增长19.6%、28%、27.6%、51.8%;工业新产品产值达40.2亿元,增长11.4%。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6.1%;小春粮食总产量达4.7万吨,增长1.3%,早春蔬菜产量30万吨,增长2.6%,肉类总产量3.3万吨,增长5.8%。大春作物栽插顺利,按时完成了8.24万亩烤烟大田移栽。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30.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3%;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6亿元,增长14.9%;房地产投资保持强劲增势,1-6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亿元,增长43.48%。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全省第一;1-6月招商履约项目269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8.82亿元,增长49.81%。 财政金融态势良好。1-6月,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3亿元,增长26.99%。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7亿元,比年初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1.71亿元,比年初增长33.3%。 “惠民行动”进展良好。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稳步推进,截至5月底,24所土木结构村小改造已基本完成15所;1.1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已完成5236口;我市符合国家开展新农合试点的县(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参合率达90.4%;市惠民帮扶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乡镇“惠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6个已建成等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49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82人,“4050”等困难对象实现就业1166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27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元,同比增长11.8%。此外,结合创卫,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卫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加强。 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仍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发展的政策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等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下半年,我市将深化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百亿工程”,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集聚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加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8类产业23个项目以及6个争取落地项目的建设工作等,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搞好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培育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瞄准大企业、大集团招商,抓好重点项目、在建项目和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强化招商引资实效,增添经济发展后劲;深入开展“双创”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形象;扎实开展“惠民行动”,确保按期完成,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