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东区紧扣改善环境强力推进创卫

2007-07-27 21:5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废旧物资收购专项整治显成效

  在“创卫”工作中,东区进一步规范辖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的经营秩序,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专门成立了废旧物资收购站点专项整治工作组,详细制定整治方案,召开废旧物资收购站点“创卫”工作动员会,全面拉开了整治行动的序幕。

  从6月份以来,东区工商、商务等部门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对辖区废旧物资收购站点进行摸底调查,逐户上门向经营业主宣传有关整治搬迁规定和创卫要求。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执法车辆100余台次,对辖区范围内的主干道、次干道以及主次干道对接点两侧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进行全面清理,取缔无证经营收购站点,动员有证照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进行转项经营或搬迁至利川、新开源、欣盛等废旧物资交易市场集中经营,对收购站点搬迁后遗留物、原址场地绿化等进行有效整治和处理,进一步加强各片区日常管理,确保废旧物资收购站(点)专项整治工作达到创卫要求。

  东区共有废旧物资收购站(点)207户。截止目前,已取缔82户违规经营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125户合法站点中,转项经营或自行消亡的站点45户,暂时停止经营活动等待迁入专业市场经营的站点34户,已迁入专业市场站点的17户。已陆续完成了瓜子坪、大渡口、向阳村、炳草岗、弄弄坪片区废旧物资整治工作。

  东区积极探索“市场集中经营为主,社区固定地点回收和流动回收为辅”的经营监管模式,在辖区范围内确定了由利川废旧回收有限公司、新开源物资再生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和欣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分别选点建设废旧物资市场。其中,利川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占地50亩,现已完成了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已和17户经营户签订了协议,6户经营户已入住市场;新开源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占地9亩,已和14户经营户签订了协议,8户经营户已入住市场。

  创卫以来,东区按照创卫和市场“三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要求市场内卫生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治安管理等制度要上墙,确保经营场所环境卫生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废旧物资市场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经营者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在交易中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从源头上堵住犯罪分子销赃渠道。

  多管齐下改善环境

  东区以沿江两岸和马家田片区为整治重点,加大对工业企业、建筑业、餐饮业的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反弹,半年来,东区辖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89.8%。

  今年以来,东区继续加大环境现场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编制了工作方案,对辖区所有企业进行了排查,掌握了企业的排污情况,同时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组织拉网式检查,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染源。出动车辆80余车次,执法人员360余人次,检查企业140家/次,立案3件,结案3件;督办限期治理项目12个,依法对攀枝花村塑胶管厂和渡口桥下一钢门钢窗制造厂等4家企业实施了取缔和关闭,行政处罚7家,累计罚款18.2万元。

  从5月初开始,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人员入住高粱坪钢铁加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强对企业的适时监管,有效避免企业偷排、漏排现象的出现。加大了对沿江两岸点面源粉尘污染和企业排污的排查和集中整治,沿江两岸的面源污染现已基本得到控制。

  东区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实施各类建设项目的“总闸门”,认真执行环评和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关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招商引资中,依法认真执行“环保前置审批”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把环境容量、投资密度和工业布局规划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上半年,审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54个,全部进行了“三同时”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今年,东区重点开展了对区属企业和市局下达限期治理企业的监管。把马家田的钛亨工贸公司、东源锌业等共10家企业纳入了限期治理范围,加强了跟踪检查和督促的力度。6月12日组织相关力量对限期治理企业进行了检查验收,钛亨工贸公司、明举工贸公司、胜吉商贸有限公司等4家达到了整改要求;中汇特钢有限公司、铸恒冶金材料公司和鑫帝矿业有限公司面源整治和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企业正采取措施,积极整改。

  东区通过对辖区内32家建筑工地、77家娱乐场所、177家音像制品店、23家电子游戏室和80家网吧加强了监督监管力度,对违法夜间施工作业的建筑施工单位予以严厉打击,对噪声排放超标和46家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娱乐场所依法进行了处理,辖区内区域环境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

  东区加强了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对大渡口水厂、炳草岗水厂等5家水厂的取水点周边企、事业单位生产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管,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出现超标排污行为。加紧建设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和实施部分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待工程竣工后,东区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市貌整治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长效”的原则,着力在强化城市管理上下功夫,使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年初,东区建立健全了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为强势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东区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了责任,做到了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并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牵头单位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并按方案积极组织实施,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区级领导分赴创卫重点地段督查,相关部门、各街道、镇各司其职,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并迅速实施……连日来,东区干部群众按照创卫要求,认真落实市容环境卫生整改措施。

  6月份以来,东区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从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卫等9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在全市率先组建了18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并开展了首次综合执法检查。与此同时,东区各街道(镇)成立了由街办干部、社区志愿者、城管人员以及自发而来的居民组成的创卫突击队,队员总人数达458人。这些突击队主要是对拆违后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并对其实施美化和绿化,同时,突击队还对街道、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尽一切力量推进创卫,美化家园。

  东区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力度,规定路面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一级路面不低于12小时,繁华路段实行定期冲洗,目前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近500万平方米。进一步规范公厕管理,做到干净整洁、文明服务。及时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保证日产日清,日均处理垃圾达180吨以上;创新垃圾清运方式,取消主干道垃圾投放点,在炳草岗片区、大渡口片区推行上门收集垃圾。开展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在攀枝花村、沙坝村、华山村等处安置果皮箱和垃圾桶。下一步,东区还将在阿署达、沙坝两个村修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狠抓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采取“治、清、禁、拆、整”等措施,全面遏制“十乱”现象。

  目前,东区按照创卫要求,对辖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投入专项资金,拆迁违章建筑16万余平方米,建设绿化带万余平方米,腾退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并已按规划进行了绿化,逐步实现了“拆下来,围起来,管起来”的目标。

  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查漏补缺

  检查车辆149辆,暂扣非法运营车辆20辆,扣证3起……近期,东区交管执法小组对五十四至渡口桥、渡口桥至密地桥、渡口桥至05桥、东风片区、瓜子坪片区、炳草岗片区的非法营运面包车进行了巡查整治。这是东区在创卫攻坚阶段深化推进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的一项举措施。

  笔者从东区相关部门获悉,截至6月底,东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已按工作计划推进,目前正积极查漏补缺,通过行政手段规范辖区道路交通秩序,抓好落实与协调,确保“创卫”工作按时稳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东区制定了《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整治方案》,相关责任部门为减少交通污染,防止交通拥挤,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做出了不懈努力,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取得明显成效。

  东区通过仔细排查,在主次干道至少设置减速路障和道路交通警示牌,并在主次干道标划道路交通标线。东区通过宣传、听证、公告等手段呼吁辖区群众遵守交通法规,并对三轮车、摩托车、农用车、货运机动车违章载人、违禁通行等违章违法行为和机动车辆违章停车、在禁鸣区(路段)鸣喇叭、违法营运、抛洒物或扬尘等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上半年,东区共查处运渣车辆未盖篷布7台(次),施工工地未办理运渣许可手续3户,工地施工污染公路路面3处。为保障交通顺畅,东区将炳草岗、向阳、长寿路、弄弄坪、南山等片区内的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和违章建筑的拆除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截至6月底,东区共拆除妨碍交通的违章建筑面积4787.8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330余吨,整治乱摆摊设点203家,规范坐商不归店商家83家……东区还聘请了40名交通劝导员上岗,为规范交通做出努力。

  当前,东区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组织明查暗访,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全力推动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促进创卫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