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唱不尽的拥军歌

2007-07-31 09:36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我市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珂言 李颉妍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攀枝花这片热土上,拥军的真情澎湃潮涌,攀枝花人民用实际行动在新时期唱响了一曲曲拥军歌曲,表达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始终发扬光荣传统,把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一项任务来抓,使部队建设与当地经济建设水乳交融,和谐发展,汇成一股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热潮。“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以来,攀枝花市连续第四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2003年,攀枝花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目前,攀枝花市正在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双拥网络覆盖全市

  “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优先”的标识醒目地设置在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双拥”网络遍布全市的各个角落,关怀军人、关怀优抚对象的具体行动在全市各个行业体现并从来没有间断。

  在“双拥”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改革不忘国防,发展不忘军队,平时不忘战时”,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军地共享攀枝花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把“双拥”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具体实施中,以创建新一轮“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加大“双拥”共建力度,军民凝聚力不断增强,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升华,军地双方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增砖添瓦,处处体现着军民鱼水情深的一派和谐景象。

  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我市出台一系列措施,在市县、在街道社区、在乡(镇)、在企业……健全了“双拥”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目前,全市有100多个县以上单位建立了拥军优属工作机构,基层服务组织达1200多个。

  全市从城市各单位、街道、大中小学校到农村各乡(镇)、村都把“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会、演讲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在主要街道、路口和市区繁华地段设立的醒目、美观的“双拥”宣传标语,使得“双拥”国防宣传更加广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热情持续高涨,涌现出适龄青年积极参军、献身国防的大好局面。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宣传教育和国防宣传教育纳入了全民宣传教育体系,不断加大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宣传力度,攀枝花处处唱响了拥军曲、爱民歌。

  点滴关怀滋润心田

  市委、市政府对“双拥”工作“情有独钟”。在攀枝花,广大干部群众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爱军队,就是要把军人当亲人,为部队多办实事。

  “有了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支持,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我们当兵当得很安心。”这是记者走进军营后,朴实的官兵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最让官兵们感动的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准备用于市委大楼维修的200万元拿出来,修建攀枝花军分区办公大楼;2004年,政府又追加500万元,解决军分区办公楼建设的资金问题。2004—2006年,全市共为驻攀部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补助等资金达8000余万元。

  在开展“双拥”活动中,我市各级相关部门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2006年,我市积极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投入医疗费50余万元,帮助600余名优抚对象解决“治病难”问题;市、县财政共投入经费20余万元,安排解决优抚对住房困难20余户;对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了一次性补助,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2004年以来,全市安置部队转业干部88人,其中团职18人,全部安置为公务员;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655人,安置率达95%,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和待安置生活补助金544万元,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2006年,我市对29名军休干部生活待遇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按规定发放;对符合政策规定的4名军休干部,落实了护理费;对8名无经济收入的军休干部家属纳入了定期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对9名无经济收入的军休干部家属纳入了城镇医疗保险,为其交纳参保金9207元。

  “最近生活怎么样?”“还缺些什么吗?”……每逢佳节,军分区、武警、消防部队的官兵和各单位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转离退休干部、军烈属都会听到这样的问候。

  类似的关怀来自我市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据统计,2006年,全市在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中,共赠送慰问金25万余元,发放慰问信2000余封、贺年卡2000余份、鞋垫300双;在“八一”走访慰问活动中,共赠送慰问金32万余元、慰问品价值17万余元、鞋垫600双、做好事1200件。

   军地共建情深意浓 

  在支持部队基础建设的同时,我市广泛开展“双向纳入”活动,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一幕幕感人的“拥军剧”不断上演。

  2006年,市“双拥”办下发了《攀枝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的通知》,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丰富了“双拥”共建的内容,地方各部门都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了“把技术传进军营,把书籍送到军营,把学校办进军营,把老师派进军营”的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巩固了军地之间的鱼水关系。市国税系统的干部与部队官兵结对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互赠书籍,同时,开展了税法知识进警营活动,并组织税务干部到警营接受军事训练。市图书馆为方便官兵借阅图书,主动上门在武警和消防的两个基层中队设立了长期的馆外图书借阅点,为他们送去了书架,并派人指导部队科学管理图书。市卫生局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把卫生防病知识送到了部队,在部队定期讲授卫生防病知识,并开展了青年心理卫生疾病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军民高奏连心曲,双拥之花今更艳。攀枝花市“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军地双方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双拥”的辉煌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