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钢铁卫士

2007-08-05 17:1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来自武警攀枝花市支队的报道

  本报记者刘珂言晏洁

  国旗下有他们高大、挺拔的军姿,急难险情时刻有他们英勇顽强的身影,生活中他们更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士、辍学儿童的亲人。

  这是一支攀枝花人民值得骄傲的队伍——多年来,武警攀枝花市支队的全体官兵用鲜血和汗水维护着人民的利益,捍卫着人民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钢铁卫士的新篇章。

  铸就威武文明之师

  应急棍术、匕首术、刺杀、哨兵反袭击动作、哨兵情况处置“五步法”、擒敌、捆绑技术和手铐使用……武警攀枝花市支队的官兵样样精通。这是他们为保家园的安全,天天不厌其烦必练的科目。

  武警攀枝花市支队主要担负我市警卫、守卫、守护、看守、押解和城市武装巡逻,以及维护驻地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任务。

  长期以来,武警攀枝花市支队注重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塑造武警部队“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强化部队内部管理教育的基础上,支队坚持从官兵点滴养成抓起,从夯实部队发展基础做起,投入资金20万元,建起了全支队看守、守卫、守护目标“三级网”;针对完成现代条件下“反恐”、“处突”任务需求,支队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开展了机关带“反恐”分队网上战术演练和野外拉演,提高了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力推进了部队全面建设。

  在业务建设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人防”、“物防”到位,认真抓好了“三班四哨”和“三共”,严格落实执勤八项制度,并从抓官兵执勤应知应会常识入手,编印下发了《武警官兵应知应会常识》,建立了“执勤知识天天学,天天考”制度,充分利用会前、饭前、上哨前等时机随时查、经常考。

  在训练上,坚持以科技练兵为主导,以中心任务为牵引,遵循执勤分队训练贴近任务实际,机动分队训练贴近实战,首长机关训练贴近现代条件下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狠抓科学组训、分类施训。并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大比武,有力地提高了部队战斗力,1999年以来,该支队新兵军事训练连续7年取得攀西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时,加大对官兵“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力度,教育官兵带头遵纪守法,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自觉尊重驻地人民群众,防止和杜绝了因部队官兵引发的警民纠纷事件发生。

  近年来,该支队先后被武警总部荣记集体三等功,被武警四川省总队授予“基层建设先进支队”等称号。同时,连续5年被武警总部评为“无事故、无案件、无严重违纪”先进单位。

  急难险重显身手

  “哪里有需要就赶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就战斗在哪里。”这是武警官兵的铮铮誓言,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8年夏,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肆虐,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武警攀枝花市支队官兵迅速出击,昼夜奋战在各险情第一线,扛沙袋、筑堤坝、疏通排洪渠道、抢运物资、转移群众……用血肉之躯奋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他们又与当地政府、群众一起重建家园,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抗天曲。

  2000年,堆放着万余立方米木材的金江大沙坝贮木场堆发生火灾,疾风尽吹,数分钟后,火势蔓延,火柱冲天,50米开外便能感觉到阵阵热浪袭来。此时,距火源仅70米,库存300万立方米汽油的金江油库告急。面对险情,武警攀枝花市支队抢险官兵毫不畏惧,与消防官兵并肩作战,经过12小时艰苦奋战降服了火魔。

  2002年,东区红花田村遭遇泥石流袭击,武警攀枝花市支队100余名官兵冒雨奋战5小时救出8名被困群众。同年11月,金江油库边坡塌方致使部分油罐拉裂,两个容量为400吨的油罐同时泄漏,支队150名即将退役的老战士主动请缨,直至战斗到次日凌晨5时筑起了隔离墙,排除了险情。

  今年7月23日凌晨开始,盐边县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强降雨,降雨量达到272毫米,为有气象检测以来历史最高记录,成昆铁路桐子林火车站交通被迫中断,13趟客货运列车、7000余名乘客滞留原地。武警攀枝花支队紧急出动120余名官兵,与其他抢险队伍一起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最终实现成昆铁路攀枝花段及时疏通,保证了西南大动脉的安全顺畅。

  “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广大武警官兵忠心赤诚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武警攀枝花市支队,始终把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和竭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作为人民武警爱人民的重要职责。在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同时,武警攀枝花市支队还积极参与构建和谐攀枝花行动。去年以来,该支队先后出动兵力1372人次,出色地完成了我市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安全保卫、铁路春运执勤等临时勤务33起,处置突发事件备勤25起。

  视人民为父母

  “我们没有亲人了,部队官兵就是我们的亲人,这些年全靠他们了。”家住桐子林镇安宁村的孔令科老大爷一提起武警官兵就热泪盈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孔大爷今年82岁了,女儿在10多年前就被拐走,他和体弱多病的老伴一直以捡垃圾为生,生活十分困难。武警攀枝花市支队三中队官兵在这10多年里不间断地帮助老人,天冷了为老人送棉被,过节了为老人送米送肉,生病了给老人看病送药,看到老人头发长了官兵们还定期为老人理发……老人居住的房子没有安自来水管,部队就每天派官兵为老人挑水,去年部队还出钱为老人安装了水管。

  同样受到部队官兵帮助的,还有米易县白马镇的孤寡老人曹登凤。今年83岁的曹奶奶是武警部队的常客,部队官兵1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她,陪伴她,把她当亲人一样关怀。像孔令科、曹奶奶一样受到武警官兵无微不至照顾的老人还有很多。

  长期以来,武警攀枝花市支队把为民办实事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从官兵力所能及的、经常性的细微之处入手,并持之以恒。每年,支队都要组织开展义务献血、助民劳动、向贫困山区送温暖、向“希望工程”捐款、保护母亲河捐款和种植“武警林”等“六大工程”。支队已连续8年向文化扶贫对子——仁和区田宝小学进行资助,每年投入4000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并长期资助该校3名特困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向“扶贫帮困对子”—盐边县惠民乡德阳村捐款2.5万元,修建了公路和水库;去年,向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款12585.60元。

  2000年至今,该支队共种植“武警林”40余亩,捐款物价值9万余元、救助失学儿童47名、常年照料孤寡老人16人;组织开展送“文化、医疗”下乡、便民服务等20余次……深入扎实的拥政爱民工作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建设,进一步密切了警政警民关系,同时也促进了支队全面建设上台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