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破瓶颈 打“七寸”

2007-08-13 21:4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仁和区围绕重点抓落实工业稳步前行

  冯刚 本报记者 徐铭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到2010年达到1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到2010年力争达到200亿元,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到2010年达到5亿元以上。”以上文字节选自仁和区政府相关文件。

  对于曾经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仁和区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谓困难重重。“抓好重点工作,打破工业经济发展瓶颈所在,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是唯一出路!”仁和区有关负责人谈道。

  如何打破瓶颈,克服困难?今年,仁和区区委、区政府围绕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牢牢把握着两个重点:“一区多园”和“三年”工作。

  要使工业在仁和这片土地上扎根,打造的试点成功与否关乎全局成败。仁和区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了工业项目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建设全面铺开,钒钛产业园区迤资工业园建设启动,太平煤化工、中坝石墨等工业聚集点稳步发展。

  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实现的突破,使仁和区工业生产集约化发展初见成效。目前,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已完成5.38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成功申报为省级循环经济发展区。到今年7月份止,发展区内已签约入驻项目达26个,协议投资2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亿余元,大宇包装厂、钢城企业总公司盘箱厂、汉风物流、东熠瓦斯泥提锌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工业集中区如同仁和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成功打造这一试点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活水。

  如果说,工业集中区的打造是仁和区工业发展大框架的缩影,“三年”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就是该区工业经济的血与肉。何谓“三年”,即“园区建设年”、“项目推动年”和“结构调整年”。

  ——“园区建设年”,即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打造出规划品位高、基础设施全、承载能力强的工业项目集聚区。

  ——“项目推动年”,即确保已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确保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结构调整年”,即主抓钢铁、煤炭、钒钛产业三条线。充分利用好攀枝花钢铁原料资源和市场资源,做大做强钢铁延伸加工业打造钢铁业延伸产业集群;加快煤炭资源深部勘探步伐,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细煤化工项目,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大型化、规模化、高精尖为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仁和区钒钛产业集群,不断提高资源开发深度。

  重点工作是打开全局的切入点,仁和区委、区政府抓住全区工业发展的“七寸”所在,有步骤、有成效的落实各项工作,今年1—7月,仁和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2171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实现320790万元,同比增长52.59%,工业增加值实现14379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实现118485万元,同比增长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