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公厕之变

2007-08-13 21:4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本报记者  刘蔼岚

  8月6日,西区太平矿居民马松起床后,如往常一样刷牙、洗脸,一脸轻松。在离家二十米远的地方,政府新建的公厕已完工投入使用,他再也不用一大早跑一两百米远,为排队如厕烦恼了。

  过去,马松居住的片区仅有一个简易旱厕,附近上百户居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争厕所。马松说:“那样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新公厕建成后,辖区居民和马松一样兴奋,打出了“感谢政府为太平矿群众办了一件实事”的横幅,感谢政府新建公厕解决了居民如厕难问题。

  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生活,今年我市把新建和改造71座公厕,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市创卫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由区两级财政投入近1500万元,市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实施,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结合攀枝花实际,在东区、西区、仁和区建设新建公厕47座,改造24座。

  据了解,根据《国家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每平方公里公厕数量不少于3座。我市现建成区面积为54平方公里,此前,全市符合城市公厕二类标准以上的公厕仅有39座,城市公厕存在标准低、数量少的问题。

  新建和改造的公厕主要分布在广场、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车站等公共场所,全部按照城市公厕二类标准建设。内部设计更加人性化,有专门的残疾人蹲位,工具房和工作房等;周边进行花园式绿化。一改过去公厕又脏又臭的形象。

  在格里坪龙泉社区,原来的三个旱厕,全部改造成了水冲式。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旱厕都是露天粪池,臭气熏天,蚊虫漫天飞。”改造后,化粪池埋在地下,异味没有了,苍蝇、蚊虫明显减少。难怪附近的居民都说,“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过去好多了。”

  据市规划建设局城乡建设处工作人员介绍,项目从今年3月实施以来,目前除5座公厕受条件限制,化粪池改造难度较大外,其余已全部完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