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芝 8月,雨季中的攀枝花山清水秀,清凉宜人。 4日,攀枝花首届百合花彝家火把节正在举行。在松涛阵阵的天然生态林中,百合怒放,3000多名游客涌入景区,赏花、探花。这个旅游项目的主推手是私营企业家周正贵。 旅游——攀枝花发展新亮点:旅游兴市——攀枝花的战略发展目标。攀枝花一些民营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这块新兴的领地。政府与民资在“旅游”这个新版图上共同编织富民兴攀的梦想。据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攀枝花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仅在2005年末,攀枝花民营资金在旅游项目上的投入就达2.18亿元,且逐年递增。而随着清凉消夏游品牌的打造,旅游投资热潮再起。 “人太多了,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我这是搭上了攀枝花‘清凉之夏’的旅游‘列车’。”周正贵说。近50岁的周总是仁和区太平乡人,早年从事煤炭生意。因煤而富的他,开始寻求新的投资目标。他把目光敏锐投向了攀枝花的另一资源——旅游,而宝鼎生态旅游区则是他钟情的地方。 瞄准攀枝花推出的清凉之夏旅游活动,今年,周正贵请来专业策划人员,投资200多万元打造了百合花火把节这一夏季旅游主题活动,力推宝鼎生态旅游,活动的火爆超出了他的想象。初尝甜头的周正贵,还准备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景区的打造:修路、修民族村寨、新建旅游基础设施等等。他希望借旅游实现自己为一方乡民造福,实现自己成功转型之梦。 正如周正贵所言:他是搭上了攀枝花旅游发展的“列车”。 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如何转型的考验。调整产业结构,扩展内需,凝聚人气、商气、财气,推动三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旅游这个朝阳产业被政府赋予了“旅游兴市”的重要使命。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四川省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都足以证明市委市政府在“旅游兴市”之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而“冬季阳光之旅”也让不少业主和百姓初尝了发展旅游的甜头。借气候条件之优势,清凉之夏呼之而出,今年,攀枝花迈出了走进“清凉之夏”的第一步,在外(地)冷内(攀枝花)热,外(地)热内(攀枝花)冷的冷热错位中,实现攀枝花旅游无淡季的发展目标。 对政策有着敏锐嗅觉的民资,踊跃追随。同样在仁和,一家民营企业也正借攀枝花清凉牌,打造岩神山风景区。攀枝花富麒房产公司计划投资2个亿,分三期打造岩神山,让这里成为攀枝花人近郊旅游的“后花园”。投资规模之大,在攀枝花景区中尚不多见。目前,一期工程投资近1亿元,景区内游客接待中心、音乐广场、内外装修、给排水管道铺设、环境绿化、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将于本月底前竣工。 再有数日,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出的清凉消夏游主题活动——第四届攀枝花国际石榴节将举行,与石榴节相伴的,还有全球小姐总决赛时装分项赛,50多个国家的佳丽云集于此。相信,届时的岩神山风景区将是一个火树银花的不夜天。 从被誉为最暴富行业的房地产业转而投向旅游,富麒房产公司总经理邬清富有自己的见地:从省、市大环境来看,政府对旅游发展均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与扶持,开发旅游确实是投资的“富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有着“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就业,吸引投资,改变城市面貌,带动基础设施发展,还能使三产完美的结合。仅从房地产业来说,旅游业返过来也会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承,冬旅会后攀枝花房价的一路上扬就可证明。 他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产业将大有可为。他希望通过投身旅游产业,来弥补房地产业本身的局限性,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做大做强。 在攀枝花旅游中,除了景区景点的开发外,越来越多的民资和民企进入到与旅游相关的领域,诸如旅行社、农家乐、旅游培训、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等。 “现在,新一轮旅游热让不少民营老板把投资机会瞄准了攀枝花的旅游。”市旅游局市场处彭德清介绍。“攀枝花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所以提升的潜力和空间大,这是一片可以充分施展民资能量的肥沃土壤。” 民企与民资的注入,各类节庆旅游活动的登场,让攀枝花的清凉消夏游逐渐火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