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赶了早市了,现在再去赶晚市。幸亏修了路啊!”刘时祥高兴地对记者感叹。据普达村村委会主任罗国兴介绍,作为普达村村道,棉普路从渡仁西线一直延伸到普达村最远的一个村民小组,全长12公里,于2005年9月动工,现已投入260余万元,建成5.5公里的水泥路面。修好后,普达村90%的农户出门将直接走上平整的公路,“出行难”将成为普达人永远的记忆。 过去,普达村村道全是一尺来宽的泥巴小路,提起这段村道,刘世祥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卖菜是辛苦得伤心啊!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每个人拼死了也就能挑一百多斤,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市场,起码都要两个小时。”当时,由于道路状况较差,为了赶时间,普达的菜农们每天只能赶早市,一些蔬菜种植大户甚至因为运菜问题愁得直掉泪。 罗国兴给记者讲了一个和路有关的“笑话”:2004年,普达村芒果成熟时,收购商的卡车开不进乡间的羊肠小路,只能停在渡仁西线,运芒果就靠果农们用毛驴驮。几趟下来,毛驴都没有力气了,一户果农给毛驴驮上了100多斤芒果,结果毛驴趴在地上站不起来,要几个村民合力把毛驴托起来,毛驴才能继续“工作”。 现在,有关普达村村道的笑话已很少被人提起。棉普路通车后,普达村300多户农户中,有100多户买了摩托车。公路上,随处可见飞驰的车辆,现在农户出行方便多了,除卖菜外,一些农户还经常乘车到城里逛逛。一条畅顺的村道,曾经是几代普达人共同的心愿。当初修路时,需要占用部分农户的田地,但农户全都自觉让出,保证修路不受阻碍。“修路是政府为了我们大家好,当然要支持了!政府为我们投资那么多,我们牺牲点田地算什么。”曾在修路时主动砍掉自己家四棵芒果树的刘世祥说。 据罗国兴介绍,以前村里由于路不通,收购商进不来,销售也受限,农户们不敢扩大规模大面积种植瓜果蔬菜。现在收购商可以直接开车到村里来收购,村民也有了发展产业的“胆气”。2005年以前,普达村仅种植6000亩芒果,今年,已发展到9000余亩。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已经达到2000亩。据了解,未修好的6.6公里棉普路将于今年国庆开工,
预计08年春节后将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四通八达的“致富路”将把村民和更广阔的天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