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彭雪梅 走进湖光社区,错落有致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路面,郁郁葱葱的绿化带。阳光洒满小区,灿烂而温暖,如同这阳光一样,住在这里的3700多户居民也感到了另一种温暖——社区党建让这个新型小区和谐而温馨。 住在湖光社区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市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素质高、生活水平高。此外,还有一部分下岗失业居民,生活较为困难。如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没有工作的吴凤琴夫妻俩都是聋哑人,近60岁的老母亲还四处打零工贴补家用。湖光社区党支部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主动为吴凤琴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安排吴凤琴参加了社区家政培训班,又多方奔走为她联系工作,最终一家幼儿园同意请她当保洁员。社区党支部千方百计帮助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组织动员下岗失业人员成立服务公司,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楼栋小区提供物业管理、保洁、保安、保绿等服务。几年来,湖光社区先后安置下岗职工130多人,中介成功400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上万次。 湖光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3名,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332名,其中离退休党员为数不少。党支部通过“党员奉献日”、“党员示范岗”、“党群连心桥”、“党员会客厅”以及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实施社区党员先锋工程,真正使党员身份在社区亮出来,形象在社区树起来。39岁的印国芝是市酿造厂的下岗职工,当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党员会客厅”时,面对的是值班党员的热情接待。几天后社区就有了答复,她后来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区检察院聘为保洁员。流动党员姜志刚退伍后来到攀枝花湖光小区自谋职业,社区党支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帮助他在湖光小区开起了烧烤店。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同时还帮助了3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致富思源的姜志刚承诺只要社区党支部需要帮助的,他一定尽力解决,同时他还承诺愿意帮助社区1至2户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 从设立至今,10多平方米的“党员会客厅”共接待居民来访27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0多件。群众都称“党员会客厅”是党员帮助居民的“爱心屋”,是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党支部在社区建起了服务大厅,便民服务项目已达到15个。社区还开通了居民服务热线和社区网站,社区居民只要拨打电话或轻点鼠标,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代收水电费、话费、网费以及代买、代送各种家庭日常用品、飞机票、火车票等服务活动,并在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家庭保健、义诊、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党支部还组织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建立了一支72人的社区党员义务巡逻队和10人摩托车巡逻队伍,晚上在社区的小街小巷不定期巡逻,开展“平安单位”、“平安家庭”评选活动,营造了平安和谐的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党支部的组织下,社区先后成立了秧歌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健身队,参与居民近千人。社区自编的《湖光社区之歌》、《得天独厚攀枝花》等8首歌曲,许多居民争相学唱;编排的快板《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被选送到省里参加汇报表演。现在,每天有300人在社区文化广场唱歌、跳舞、健身;每周安排2次社区小乐队现场伴奏,让居民自己点歌,想唱就唱;每月精心组织文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目前,湖光社区的图书室、市民学校、党员活动之家等学习活动场地已达400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这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