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08-20 08:3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二论抓住战略机遇期谋事图强求跨越

  本报评论员

  新世纪,中国发展开宗明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出科学发展,其根本就是要回答:“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键问题。

  对于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来说,以科学发展观谋跨越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在党和国家明确的命题下,开建钢铁工业基地,“百里钢城”随之崛起。4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是从我们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如果固守“钢铁工业基地”,显然将丧失发展空间。是继续习惯既定命题,还是自选题谋事图强?这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在十七大召开前后的战略机遇期,市委响亮地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正是以科学发展观求跨越的图强之措,也是攀枝花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市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看现状,谋长远,攀枝花都不能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得过且过,更不能囿于传统的钢铁基地不求进取。我们称自己为“钢城”已多年,但纵观全国钢铁发展大局,难免汗颜。攀枝花奋斗了40多年也不过500多万吨产量,从2003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2亿吨后,攀枝花本土钢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就“与日俱降”。我市规划到2010年钢产量达1000万吨,以2006年全国产钢4亿余吨的总量看,未来4年,即便全国产量不变,我们也只能占2%的比例。拼量已不现实,只有做“精”才是出路,“精”就是特色,“精”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钢铁,也是攀枝花不少产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共性。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市委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正是要解决“什么是发展”的问题——求强。攀枝花人时常引用一句名言“这里得天独厚”。的确,从矿产、光热、水能等各方考量,我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市”。但谋事图强不是守业,而是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与高效利用,不想在这波难得的机遇期中落伍,必须以雄图壮志谋跨越,变“资源大市”为“资源强市”。卖原生矿和初级产品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只能让我们的城市逐渐走向衰微。要图强就必须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效益优先、优势优先”的要求,使低端产业实现快速升级,优势产业重点突破,把产业链延伸到最大可能,以资源消耗少、产业效益高、发展速度快且平稳的模式,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市委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正是要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用“特”求“强”。环顾周边,利用优势求强之举四起:凉山提出打造中国水电之州,丽江要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找到能实现突破的主导产业,建设市场高地,带动其他产业快速提升,是稳健的发展之策。攀枝花最大的特色是钒钛,我们储量最多、最值钱的是钒钛,钒钛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也是四川未来发展重点关注产业,自然,我们建特色经济强市的有力支点、突破口就是做精做强钒钛!从“百里钢城”到“中国钒钛之都”,是攀枝花用特色实现华丽转身的一道自选题。这道自选题,关系攀枝花的中兴,关系攀枝花长远,更是城市的品牌经营。其成功,将带来新一轮资金、人才、物流的涌动热潮,是我们实现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金光大道。我们要用“中国钒钛之都”这个宏图,凝聚城市力量,发掘城市潜力,激活城市创造力,从而迸发攀枝花发展的无穷活力。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发展。诚然,攀枝花现在还面临诸多问题,如结构不合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等。市委对此态度鲜明:坚持民本导向,突出发展主题,打造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创优”、“创卫”、“创模”等,都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所有目标的实现,最终均要依靠实力这个基础。我们当下的任务就是要在市委的号召下,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奋斗目标,统一思想,集聚力量,再创新业,为做“强”做“特”攀枝花贡献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