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兰 近日,笔者办公室附近一家单位搞装修,建筑垃圾临时放在了路边,路过此地的人若手中有垃圾,也就顺手丢入其中,不几日,此处竟成了一个大垃圾堆,越堆越高的垃圾让过往之人无不掩鼻快行。装修结束,垃圾被清理干净,路面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与干净。 垃圾堆不及时清理,等于传递着一种信息:这里是可以丢垃圾的。安全工作中的某些行为与这有着相似之处。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假如看到一个同事违章作业又没出事,好比接收到一个具有误导作用的信息,在头脑中就会产生“他可以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或“他这样做没出事,我也肯定不会有事”或“大家都这样,我也不用怕”等想法;假如一个管理者对违章行为如果以“下次别这样了”的小事化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做法也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暗示信息,职工会认为,安全犯小错不会受到严厉处罚,这对违章的形成无疑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但不能有效制止违章,反而“培养”和助长了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具有误导作用的信息如不及时制止,会导致违章现象的无限扩展,进而造成一种无序、失控的局面。实践证明,无数的重大安全事故都是由一次次的违章行为累积而成。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一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一个纵容违章的行为,哪怕是极其个别和偶然的,必将对企业正常的生产造成影响,对职工的人身健康及企业的利益造成影响和损失,好比一个小小的垃圾堆,如不及时清理,任其发展,最终就成了一个大垃圾场。 要实现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杜绝违章行为。对于职工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成为“乱倒垃圾”的第一人,同时也要抵御垃圾堆的“诱惑”,看见违章作业要及时制止;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善于发现“垃圾堆”并及时进行清理,发现违章行为不迁就不姑息,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