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蓝天卫士

2007-08-21 08: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仁和区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刘国毅 特约记者 黄泽清

  仁和区是一个以煤炭开采及煤炭深加工为主,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辅,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工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县区。过去,受“三线建设”争时间抢速度,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响,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17.2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34.5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6.96万吨。面对如此严峻的“三废”污染,仁和区在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方面狠下功夫,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新的污染源。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在审批项目时属于鼓励类的坚决予以支持,属于限制类的给予引导,属于淘汰类的坚决不批。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过去的10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17个,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新的污染源。与此同时,他们制定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仁和坝子不建排污企业,使其建成最宜人居的生态仁和。二是治理老污染源。狠抓原有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治理工作。10年间,全区共下达工业企业环保技改项目122个,投资上亿元,使企业的“三废”基本上做到达标排放。去年,全区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完成了9个企业的污染和3个医院的污水治理。今年省、市、区又先后下达了18家限期整改企业,为其制定了治理阶段进度表,倒排工期,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治理任务按时完成。

  在工业废水治理工作中,仁和区确立了正确的工作思路:即从节约用水着手,引导企业发展节水、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清洁利用,或循环使用,减少污染。10年间,全区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完成治理工程118项,重点治理选矿废水、洗煤废水、轧钢废水。今年3月,仁和区环保局对污染较严重的摩梭河水质实行重点监管。选择平缓河床,建立4级沉淀4级过滤的拦河坝进行处理,使河水从原水到4级沉淀过滤出水口,其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从259mg/L降到48mg/L,水质明显好转。为实现市环保局提出的“还一江清水”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仁和区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排放,产生于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10年间,全区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完成治理工程91项,治理工业锅炉13台,工业炉窑78台,使其达标排放。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是工业粉尘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针对全区的原煤堆场均为露天,风季扬尘污染严重的特点,督促企业对原煤堆场进行密封,做到煤仓加盖和湿浊处理,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做到运输车辆加盖,改进道路清扫办法,增加洒水面积和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扬尘污染。

  仁和区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炭开采剥离废石、洗选矸石、尾矿、废渣、炉渣等。近年来,全区开展以回收废物加以堆存,减少污染水体为重点,开展综合利用的整治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对无法综合利用或利用量较小的固体废物兴建堆料场,禁止乱排。1991年太平焦化总厂投资60万元,修建的一个50万吨煤矸石堆场,至今还在使用。今年3月,区环保局投资50万元对沿江无主矸石场进行整治,修建了毛石挡墙,进行了覆土绿化,对无主矸石场的整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城区环境治理工作中,仁和区以“创卫”、“创模”为契机,大力推进“禁燃区”创建工作,对辖区内“禁燃区”实施了“煤改气”工程。强化噪声污染治理,重点对施工工地噪声进行监管整治,禁止晚上10时以后施工,确因建筑工艺需要,夜间突击施工的,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对于仁和镇滨河公园一带形成的卡拉OK集中区噪声扰民的问题,区环保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督促业主完善隔音设施,规定营业时间,从而减少了噪声对周围群众的影响。每年的中、高考期间,组织力量昼夜巡查,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值守,对群众投诉处理不过夜,对典型案件及时曝光,千方百计确保全区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去冬以来,区环保局对全区餐饮业进行摸底调查,完成了博海酒楼等7家规模餐饮店的油烟、废水、垃圾的整治。

  环境保护进农村,首次纳入仁和区环保工作的议事日程。去冬以来,仁和区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大田镇被列为首次参与这个行动计划的试点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前进镇普达村、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中坝乡团山村建设省级文明生态村试点村,其中的中坝乡团山村还被确定为市环保局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点,在该村灰鲊凹村民小组实施的第一期工程现已基本完工,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引来了太平、仁和镇等地的参观者。区环保局对辖区内的胜利水库、跃进水库、2处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保护区,平地镇洛伍水库、同德镇双河水库、布德镇新桥村山泉水、大田供水站钻井4处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强化管理,修建了标志牌,设置了界碑、界桩,以保护和改善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006年,仁和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0%;城区噪声均值52.4dB;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100%,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96%。这些指标都超过省、市规定的优良指标,特别是空气质量,仁和区一直名列全市前茅。这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据,但它却是10年来,特别是区环保局成立一年多来,仁和环保人的艰辛和努力,凝集了仁和环保人的汗水和心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