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首当其冲抓科教

2007-08-23 09: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三论抓住战略机遇期谋事图强求跨越

  本报评论员

  中东有石油,攀西有钒钛。钒,攀枝花储量约占全国的63%,钛,约占93%。打造中国钒钛之都,舍我其谁?

  2006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完成总产值37.59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在攀枝花四大支柱产业中排名倒数第二。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如何破题?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坚定理想,正视差距,首当其冲抓科教:科技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科教兴攀,应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大幅度提高,我们就难以实现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增长。钒钛尤甚,以钢作对比,每吨钢的市价一般以4位数计,而钒钛每吨的市价动辄是6位数,相差近百倍。换句话说,钒钛开发每一个量上的扩张和质上的进化,其产生的价值都是我们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炼钢炼铁的总和,以钒钛这样的绝对优势产业领跑,才能实现攀枝花经济总量的迅速壮大。用豪气面对资源禀赋的同时,我们必须以自省、审慎的态度剖析现状,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是个世界级难题,其产业起点高、投资高、回报高,产品应用面广、物稀价高,更是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攀枝花的钒钛资源赋存于多组元钒钛磁铁共生致密矿中,虽然可利用价值高,却难磨难选,深加工难度大。毋庸置疑,攀枝花近年在推进钒钛产业科技攻关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进展,钒钛产业发展形态初具。但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没取得实质性突破,多数企业无自己的研发能力,大多是在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产业链短小让富矿卖了低价。究其因,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因此,我们应毫不迟疑——抓科技。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挖出深藏的“富矿”,让攀枝花流金淌银。

  抓科技就是抓经济,就是求跨越。抓科技,关键要让攀枝花从现在主要卖钒钛上游产品,到最终实现卖钒钛中下游产品。从“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看,攀枝花若不能驰骋钒钛高端市场,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对外影响力,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钒钛之都。从既得利益看,钒钛产业上每一个关键技术的攻克,和产业链条的填补,带来的收益都是几何级的倍增。论前景,论利益,我们都应集中优势人力、财力、物力,投入钒钛科研。无论是政策、体制,还是实验、生产,凡是有利于实现科技突破的,我们都要大力倡导,高调引导,激励鼓劲;凡是有利于科技运用和转化的,我们都要积极投入,大胆尝试。事业是干出来的,市场是闯出来的,我们要以敢闯敢干的胆识,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养一批创新企业,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形成钒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用科技的力量,彻底破解攀枝花钒钛回收率不高、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短小的症结,建设钒钛产业市场高地,在相关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握牢钒钛之都的“权杖”。

  科教兴攀,教育为本。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其根基在教育。教育是增强攀枝花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能为钒钛科技攻关提供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攀枝花虽然人均拥有科技人才在全省位居第一,但实际研究钒钛高端开发的人才极度稀缺,尽快培养相关人才,是保证我市钒钛资源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根基。今年,攀枝花学院成立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昭示了市委、市政府对钒钛产业科研教育的重视。我们应以此为平台,积极培养和凝聚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实验探索,为我市钒钛等开发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同时,由攀钢牵头,联袂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课题。我市在产学研联合攻关的进程中,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政府密切结合互动的科研创新体系以及人才培育机制;逐步形成一支总量大、总体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科技对钒钛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将会充分显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