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特色经济突围 区域价值提升

2007-08-31 20:37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五论抓住战略机遇期谋事图强求跨越

  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特色吸引资本的时代,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平庸者注定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沦。市委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就是拒绝平庸,以特色求强、求胜、求崛起。

  攀枝花的特色是什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矿产,光热,水能。这就是滋养我们支柱产业的源泉。攀枝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答案也许不尽相同,但接续产业未跟上,缺少产业龙头,关注度衰减等,已经凸显。40多年前,在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的钢铁这一特色吸引高度关注,攀枝花人尝到了资金、人才、物资大量涌入的甜头。时至今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关注度衰减,但攀枝花不能成为坐等沉沦的平庸之辈。我们有资源吸引资本,我们有题材让人关注,我们有条件续写辉煌。要做的就是用特色资源做强经济。

  特色经济,攀枝花已有谋划。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特色两字是结构调整与发展计划的重点。可以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攀枝花进入“后钢铁时代”,钢铁独秀的单一结构,让攀枝花的环保、就业、增收等出现了危机,也让攀枝花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经过近年摸索与实践,我们逐步确立了以钒钛领军的多元化特色发展之路。虽然,现在我们的三产比例仍不合理,产业同构化严重,但走过艰难的摸索期后,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我们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们的方向更加明确——“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

  特色经济,就是要做特做强产业。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符合攀枝花实际的三次产业结构,构建以特色工业为主导、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工业要紧紧围绕钒钛、化工、生物、钢铁、能源等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填补和增强产业链高端链节,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农业要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强的水果、蔬菜、烤烟、生物能源等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基地和专业乡镇;三产要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带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做强做大旅游经济,带动服务业加速发展,拓展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服务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和谐方面的先导作用。

  特色经济要在区域合作与竞争中提升和体现价值。攀枝花不是孤岛,在区域合作的大趋势下,应放眼世界,拿出特色,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参与对外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对接,体现区域价值。我们现在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资源开发基地有两个与攀枝花相关——“三江”水电基地、攀西钒钛基地,而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也给攀枝花带来发展机遇。因此,立足攀西、川滇区域经济,攀枝花的钒钛、水电、旅游特色产业应率先突围,利用好区域经济的政策,借助区域经济的平台参与合作与交流,搭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从中寻找商机获取市场,交流和积累经验,从而做得更好、更快、更强。

  特色突围,需要活跃的实体。除了龙头骨干企业外,我们要特别重视那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近年,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钒钛产业上异军突起,这是攀枝花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融资、服务、政策扶持上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动力,刺激他们活跃的神经。中小企业也应形成各种联合型的组织,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形成稳定的关系和交易合作的网络,逐渐发展出新型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关系。

  相信,特色独具、视野开阔、实体活跃的攀枝花,将掀起新一轮人财物涌流的发展热潮。
  

0